曾经叱咤民和的风云人物

家乡区县: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马文善  回族,逝世于1996年,共产党员,黄埔军校五期学员,原为国民党十八军少校参谋,抗日英雄,1946年十八军整编为第十一师,成为第十一师187旅旅长,1946年年底在陕西起义,起义成功。新中国成立,授予少将军衔,曾任甘肃军区副司令员。1996年逝世于青海民和。 朵尔只失结  生年不祥,卒于1392年,蒙古人,为元朝甘肃行省右丞,明洪武四年(1371年)归顺明朝,世居今民和县三川朱家堡。朵尔只失结因招抚各族和征战有功,明朝先后授予指挥佥事、宣武将军、宣威将军、甘州前卫指挥使等职。共立大功13次,以骁勇为明廷所倚重。

    李英  字士杰,生于1382年,卒于1442年,土官李南哥之子,世居川口。永乐六年(1408年)袭职。先后擢升为陕西都指挥佥事、荣禄大夫、柱国、会宁伯,食禄1100石,被赐予“金书铁券”。子孙袭职。 冶祥  明成化八年(1472年)袭所镇抚职,是年更姓“也”为“冶”,为第五代冶土司。冶氏世居今民和县米拉沟冶家堡。冶祥1490年升为百户职,1500年升为副千户。1511年因征战有功,擢升千户。后因功升授西宁卫指挥佥事。

     李玑  字贞德,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考中进士,为青海第一得此功名者。初授中书舍人,三年后任尚宝司丞,为皇帝近侍。弘治初年,其辞官返里。适逢巴州、川口一带大旱,他不辞辛劳,徒步勘查水源,并率领家众挖掘渠道。逾两月完工的长15公里的渠道名为札都渠,为民和水利史上第一条大灌渠,该渠部分灌渠至今依然使用,人民受惠已有500多年。

     祁秉忠  生年不祥,卒于1622年,是朵尔只失结之后人,为第十代祁土司。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袭西宁指挥同知。1505年因功升甘州红水游击,旋任西宁镇海游击,再转为甘肃参将。1616年,改授永昌参将。万历末年迁任凉州副总兵,继擢为甘肃总兵官,并以功加太子少保。天启二年(1622年),与清作战失利,战死沙场,明廷为彰其功,追赠为少保、左都督。

     马登云  生于1906年,卒于1944年,少时聪慧好学,学业有成。后投笔从戎,先后受训于庐山军官训练团,陆军步校校官班。抗日战争爆发后,升任第七十九军九十八师二九三团上校团长。1938年至1943年,受命多次与日作战,指挥有方、作战英勇。在长沙中日第三次大决战中中弹受伤,仍坐于担架上指挥战斗,获得胜利,受到军政部传令嘉奖,军部记大功一次。次年8月,马率部驰援友军,不幸于湖南白河渡壮烈殉国,时年38岁。他是为抗日战争献身的唯一一名民和籍校级军官。

weiba_(2014-10-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