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的经济,纵向地比,可谓突飞猛进,成就辉煌。说总量,在整个川北都值得欣慰。可横向一比,看人均数,在附近的15个区市县(三台、涪城、游仙、安县、江油、梓潼、阆中、盐亭、南部、射洪、船山、中江、大英、旌阳、金堂)中,除了比盐亭县稍好一点就谁也比不过。并且与发达区县的差距还在呈进一步拉大之势。今年上半年,尽管有着灾后恢复重建的有利条件,但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仍然比全省平均增速还低了近1个多百分点。三台近一半的劳动力(30多万,青壮年共只70多万)每年都只能离乡背井,到县外去挣钱养家。三台的经济还远没有起飞,更谈不上形成气候。
其实在计划经济时代,相比于周边,三台的经济还是很强势的,不仅粮食产得多,而且有好些名企,有好些名牌产品。从搞市场经济开始,三台就逐渐落后了。这么多年,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在努力,全县的干部群众也没有松懈,可是还是没能扭转颓势。
现在,十二届县委上任了,五年后,在附近15个区市县中,三台的经济又将处在什么位置呢?
县域经济水平如何,关键在于工业。为什么这么多年,三台的工业还是没有振兴呢?这需要反思。然而我们又试问,哪一届县委、县政府又没有反思呢?都反思过,可为什么……
三台需要超常规发展。发展经济,得扬长避短,迅速起飞,待形成气候了,再拾遗补缺。在县一级尤其应当如此,欲实现超常发展尤其应当如此。扬长避短,首先得认清自己长在何处。
在招商引资的时候,我们常常说三台人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业用地宽裕,招商政策优惠,政府服务好……为什么我们说得这么好,外地投资者仍然没有大量涌入呢?静下来想一想,我们说的这些,真的算得上优势吗?
现在发展工业,投入主要靠招商引资,招商引资竞争激烈,所以讲优势得讲比较优势,也就是我有人无,人有我优的,这才是真正的优势。三台的比较优势在哪里?
说区位,我们深处内陆,并且离大市场(特大城市)不近;说交通,我们没有铁路,不通轮船,绵阳机场的航线也少,对我们辐射不大,高速公路,当我们有的时候,许多地方也都有了;说自然资源,我们的自然资源都没有大的开采价值和开发潜力;说人力资源,我们每年考上名牌大学的数百名学生,没有几个毕业后是回来工作了的,我们的专业技术人才多在外面工作,连我们那30多万下苦力的民工,也在县外打工不愿意回来,因为县内企业少,导致经济水平低,经济水平低导致职工工资低,职工工资低导致青壮年都到县外打工不回来;说工业用地,说优惠政策,说政府服务,我们跟其他县差不多;说基础,我们属于农民大县,工业小县,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在附近这一带居于落后位置。
我们没有真正称得上比较优势的优势,虽然我们的条件不是四川最差的。如果非要找一样比较优势出来的话,那就只有把纺织服装业有一定的基础和一定的规模拿来充数。
这,就是我们自身的实际。既然如此,我们就更应该发挥超常思维了。发挥超常思维就得走出传统误区,重新定位,重新确定发展路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