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随县炎帝神农故里位于厉山镇,交通便利,316国道、汉丹铁路、随岳高速公路、西宁铁路连接线穿境而过。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始祖,炎帝神农在人们的心中占有特殊地位,2013年随县炎帝神农故里被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被湖北省委宣传部定为“全省爱国教育基地”, 每年四月二十六,世界华人会在这里祭拜炎帝,寻根问祖。同时,炎帝神农故里也是国家4A级风景区,大气与秀美兼得。风景区内现有20余处人文和自然景观。
景区入口是由中国书法协会原主席沈鹏先生题写的“炎帝神农故里”, 景区内的景点有:九拱桥,此桥横跨烈山湖,全长117米,衔接入口与神农大殿。而神农大殿则是提取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建筑形象。采用庑殿顶,三重檐,高台基的建筑形制,大气磅礴,充分展示了荆楚文化。
华夏始祖门:位于圣火广场门上雕刻图案反映早期炎帝农耕时代的风情,采用青石材质,造型古朴大气。借鉴汉代早期门阙合一的形制,斗拱加以简化变幻,通过高矮区别突出主体。圣火广场中的圣火台得名,这一景点命名取材于古籍记载“因以火德王,以火名官,故曰炎帝”。
七步登天台:阶梯宽18米,49节阶梯。
石灯笼:位于齐步登天台两侧。登天台共7段,每段7步。石灯笼选用福建产上等石材,整块石材雕刻,内部楼空放置灯管,灯笼上侧用篆书刻有民族称呼,56个石灯笼代表56个民族。
盛世和谐鼎:鼎位于登天台和谒祖广场的连接处。采用青钢铸造。
谒祖广场:广场长117米,宽117米,为正方形。面积13689㎡,9的倍数。采用福建产上等花岗岩铺装,可同时容纳2万人参加拜祖活动。
八大功绩柱:图腾柱的形式分布组成一组雕塑,用写实的手法,生动的画面,通过能工巧匠的精雕细刻,充分体现炎帝在华夏民族文明发展史上的丰功伟绩,西侧从南到北依次为: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合榭而居,安居乐业;治麻为布,首创纺织;首创农耕,发明种植;东侧从南到北依次为:日中为市,首创交易;作陶为器,冶制为斧;遍尝百草,发明医药;首创耒耜,教民耕耘;分列展开一组充满诗意的画卷,富有灵巧的装饰效果,又不失庄重大方的雕塑意味。
神农塑像:由中国美院教授根据1987年周共·王德樵带回的画像为蓝本设计,雕像高4.4米,神农凝视前方,双目有神,慈祥中不失威严。在景区外,一眼就可以看到这一高大的塑像。
在炎帝神农故里,还有旭日园,弯月湖,取“天圆地方,日月同辉”之意;万法寺、功德殿古建筑群、神农碑、神农洞、神农泉都是值得一赏的地方。
有些宏伟文字不能表达,来随县炎帝神农故里亲身领略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