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信阳

家乡区县: 信阳市商城县

          信阳信阳,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因信阳毛尖和鸡公山而闻名。位于淮河上游,中原文化与古楚文化在此交融共生,形成了细腻浪漫的豫风楚韵淮上文化风情。信阳北距郑州300公里,南距武汉200公里,东距合肥346公里,西距西安534公里,是全国44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豫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物流中心,中国连接南北,承东启西最重要的支点城市.

         信阳根亲文化繁荣,汉姓100大姓中,黄、赖、罗、蒋等13个姓氏都源于此。信阳地处江淮之间,是历代中原人南迁的始发地和集散地,享有“中原第一侨乡”之美称。

         信阳饮食文化优越,信阳菜、信阳小吃闻名天下,独具一格。信阳毛尖更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北宋文豪苏轼谪居信阳时,给予“淮南茶,信阳第一,品不在浙闽下”的盛赞。2010年以来,在省委书记卢展工的指导和关怀下,信阳人开拓创新,先后开发出“信阳红”和“信阳观音”等茶叶新品,终结了长江以北无红茶和青茶的历史。

         秦代以郡辖县,境内设7县,即:蓼县(固始蓼城岗)、安丰县(固始县石佛乡)、雩娄县,治所在今(商城县李集)、西阳县(光山县境内)、期思县(淮滨县境内)、息县(息县境内)、城阳县(平桥区长台关)。

         三国时属魏国。三国及东晋末分别为弋阳郡、义阳郡的郡治所在地。新置弋阳郡(治所在今潢川县境内),是为本市设郡之始。后又设义阳郡(治所在今平桥区平昌关),旋省去,西晋时又重设该郡,治所设于仁顺城(在今浉河区境内)。东晋时,豫州治所迁至西阳(今光山县境内),是为本市设州之始。

        唐代为申州、光州之州治。盛唐时期,义阳是中央王朝重要的粮食、兵源和财源基地。

         北宋初年改称信阳州,一直延用至今。新息县、褒信县仍属蔡州。申州于宋初先后改称义阳军、信阳军,军治所不变,辖信阳、罗山2县。光州辖固始、定城、光山、仙居(南宋时省入光山县)4县。原殷城县先改称商城县,后废县改为商城镇,并入固始县。

        元代,息州(金国于1208年设置,明代初年降为县,州治所在今息县县城)辖新息、褒信、新蔡、真阳(今正阳县)4县,光州辖县不变。信阳军先后改称信阳府、信阳州,辖县不变。

      明代,光州辖光山县、固始县、息县、商城县。信阳州辖罗山县、确山县。原定城县、信阳县省去,分别由光州、信阳州管实土。清代,信阳州仍辖罗山县。光州于1724年升为直隶州,直隶河南行省,辖县不变。明清时期,信阳的经济、文化已经相当优越,粮食充裕、商业繁荣、名士荟萃,且人文底蕴浓厚,进士、举子辈出。

      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州改县,信阳州、光州于1913年分别改为信阳县和潢川县。此期,省下设道,信阳、罗山、息县、潢川、光山、商城、固始7县归豫南道(治所在今信阳市)管辖


肖玉(2014-10-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