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朱毛红军楼”(溪口天主教堂)是红军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和总前委旧址,毛泽东、朱德旧居。还有中华苏维埃军委旧址、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周恩来旧居(白楼),闽赣军区司令部旧址、叶剑英旧居(下丁家屋)。万安桥(“红军桥”)是第二次反“围剿”胜仗纪念地。金铙山景区有龙潭飞瀑、金铙晴雪、石燕岩、仙人池等景,天台山有天池水、云坞庵诸胜。客坊龙门山白云寺,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曾游此寄读,神宗皇帝赐“白云崇圣寺”匾额。
建宁县革命纪念馆
1959年7月,建宁县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旧址(毛泽东、朱德同志旧居)为依托,成立建宁县革命纪念馆,征集和收藏革命文物,1971年始对外开放。1977年,国家文物管理局拨款,修复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周恩来同志旧居),1979年对外开放。1991年成立建宁县博物馆,与纪念馆合署。纪念馆占地总面积为28700平方米,现有一座文物业务综合楼,设有“建宁革命斗争史”、“建宁历史文物”、“周恩来同志生平”三个专题陈列馆和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旧址(毛泽东、朱德同志旧居)、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周恩来同志旧居)两处复原陈列。陈列展线420米,陈列革命文物及照片资料973件,历史文物356件,文物业务用房2130平方米。
建宁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旧址
位于宁都县黄陂镇排下村上排。1930年12月,以鲁涤平为总司令、张辉瓒为前敌总指挥的国民党10万军队,采取“并进长追”(亦称“分进合击”)的战略,向红一方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红一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备而歼灭”的战略方针,在分析敌我形势后,决定将红军集结到根据地中部的宁都黄陂、小布一带向敌军展开攻击。1930年12月1日至24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和朱德同志驻此并居住,研究制定了第一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的作战方案。旧址原为“佑圣阁”,砖木结构,上下两栋,均面阔五间,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
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亦名"周恩来旧居"。坐落在建宁县人民政府后院的小白楼民国21年(1932)10月,红军再次由江西广昌进入建宁,周恩来率领的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驻在这里,直到民国22年底。1979年1月,经整修复原,并对外开放,其中陈列了周恩来当年领导的红军总政治部在建宁革命实践的史迹文物,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毛泽东同志旧居
建宁是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王稼祥、刘伯承、杨尚昆、罗荣桓、叶剑英、陈毅、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实践和战斗过的地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四度进入建宁,留下了极其珍贵的革命文物和遗迹。苏区群众称为“红军楼”的就是毛泽东同志旧居。
毛泽东同志旧居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毛泽东同志旧居;第二部分为建宁县革命斗争史陈列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