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小曲

家乡区县: 天水市秦安县

秦安小曲:俗称“秦安老调”属于曲牌体的唱曲形式,19世纪上半叶的道光、咸丰年间,在民间广为演唱,至民国时期,最为兴盛,并将以“坐唱”为主要演出形式的唱曲活动搬上了舞台,还衍生出一些“小曲戏”节目。涌现出了李文赞、张耀亭、颜天赐等享誉秦州的著名演员,每逢过节或农闲时节,人们在街头巷尾、庭院炕头或田间地头,以演唱小曲消遣取乐。
秦安小曲最初形成于秦安兴国镇,后来发展到郭嘉、叶堡等乡镇,在兴国、郭嘉、叶堡等乡镇广泛演唱,后又传到王窑、安伏、西川等乡镇和周边部分县区的乡村。20世纪50年代,秦安小曲以发展流传到6个乡镇280多个村落,常用的演唱曲调已知多达40余种。1957年,秦安蜡花舞参加全国民间艺人第二届调演时,演唱的曲调就是借用的秦安小曲曲调。
秦安小曲采用秦安当地的方言演唱,表现形式或为一人自弹中三弦自唱;货位二人分持与摔子对唱;或多人分持三弦、摔子、四片瓦等轮唱。唱腔属曲牌连缀体式,分为“大调”和“小调”常用的曲牌有“越尾”、“穿字越调”、“四六越调”、“十里亭”“满江红”、“越调”等40多个。曲调高古而通俗、旋律简洁而丰富、唱法柔媚而雅致。
秦安小曲的传统伴奏乐器分为:弹拨、打击两类;弹拨类,就是中三弦,采用双拨或单拨手法弹奏。打击类,有摔子、四瓦片。秦安小曲在2006及2008年被确定为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统曲目有《玉腕托帕》、《小登科》、《百宝箱》等。

听雨(2014-04-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