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天津古文化街位于南开区东北隅东门外,海河西岸,北起老铁桥大街(宫北大街),南至水阁大街(宫南大街)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书“津门故里”和“沽上艺苑”,是商业步行街,现在是津门十景之一。
天津古文化街是祭祀海神和船工聚会娱乐的场所。现已修复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后宫、宫南、宫北大街。最主要的即天后宫,天后宫俗称“娘娘宫”,是古文化街上的主要参观旅游项目。天后在古时被人们称为护航女神。传说她是福建莆田人,姓林名默,经常驾船出海,搭救遇难的人,故被后人敬为女神。元时京城每年需北运大批粮食,先从海路运抵天津,然后再转河运至京城。元政府为祈求航海安全,便将护航女神崇为天妃,并在沿海城镇起建天后宫。
天后宫建于公元1326年。古文化街建成之后,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辰吉日)在此举行盛大的皇会。皇会是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游此会而得名。传统的演出场所在天后宫前的广场以及宫南、宫北一带。表演龙灯舞、狮子舞、少林会、高跷、法鼓、旱船、地秧歌、武术以及京戏、评剧、梆子等。现今天后宫已成为天津民俗博物馆,介绍天津的历史变革,陈列着各种民俗风情实物。
特色看点:
景点推荐:津门故里牌坊 天后宫 民俗文化馆 天演广场 玉皇阁 四合院 刘家大院
1、南北牌楼:整修后的古文化街,依然保持着当年的建筑风貌和基本线型,其建筑风格为仿明清小式建筑,层高均为一、二层;街区走向自然曲直,错落有韵;外檐建筑尺度适中,商店铺面长短有序,呈现出鳞次栉比的古街效果。
2、天演广场:古文化街大狮子胡同是严复故居所在地,原房屋已不存在。为挖掘历史文化,先后走访了严复先生的后代和历史专家,结合景观设计,在严复故居原址建设天演广场,设立严复铜像和天演论石刻。
天津古文化街于一九八六年元旦建成开业,整体建筑为仿清民间式建筑风格,天后宫(妈祖庙)位于全街的中心。全街近百家店堂,有经营天津地方特色的杨柳青年画的杨柳青画社,经营泥人彩塑的泥人张彩塑工艺品经营部,有经营文房四宝,名人字画的四宝堂,春在堂,有经营文物古玩的文物公司萃文斋门市部,还有经营全国各地的景泰蓝,双面绣,牙玉雕,艺术陶瓷,中西乐器金银饰品等上万种名优工艺品的几十家店堂,各种商品货真价实,物美价廉,商家以质量和信誉吸引中外游客。古文化街坚持“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经营特色,辛苦经营12年,总营业额累计6.9亿元,创利税5800万元,共接待中外游客1200万人次,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来这里参观视察,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古文化街时说:“古文化街很有特色,对外国人一定有吸引力。”古文化街以浓郁的民俗风情,热情周道的优质服务欢迎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参观,购物,同时也希望走出国门,去世界各地参加各种商品展销,参观交流.
2007年5月8日,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津门故里)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在文化街内,除了各式店铺外,还有不少小摊子,卖的是糖葫芦、烤红薯、糕饼、甜品,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一把龙嘴大茶壶冲、配出来的"茶汤",味道和表演的技术让人看后不禁想尝尝。 漫步古文化街,耳边传来一声声的叫卖时就好象我们又置身于那个已经离现在很遥远的年代,眼前仿佛出现一幕一幕陌生而又熟悉的画面。
在天津,想大致领略一番津味、古味、文化味的朋友,最佳去处莫过于古文化街了。古文化街由宫南宫北大街和宫前广场三部分组成,全长580米,街宽7米,天后宫位于全街中心。全部建筑为砖木结构,是目前天津市最大的一处仿古建筑群。建筑格调为仿清、民间、小式的风格。 全街80处单体建筑多为一、二层,都配有以我国古典文学、神话传说等为题材的油漆彩画、砖雕、木雕。街的南北两口各新建仿清式牌楼一座,并镶有楼匾四块,南口牌楼的楼匾为"津门故里"和"晴雪",北口牌楼的楼匾为"沽上艺苑"和"金鳌。" 1986年元旦,古文化街正式开业。街内不仅有进百家店铺,主要经营古旧书籍、古玩玉器、传统手工艺制品、民俗用品、天津民间艺术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魏记风筝、刘氏砖刻以外,还有全国各地的景泰兰、牙玉雕、双面绣、中西乐器、艺术陶瓷等上万种名优工艺品、文化用品以及文物古玩、图书字画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