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县位于广西省中部,红水河下游,东经108°24ˊ—109°7ˊ,北纬23°40ˊ—24°23ˊ,东临兴宾区,西依都安县,南接上林县,北连宜州市;东北与柳江县交界,东南与兴宾区、合山市接壤,西北与都安县相连,西南与马山县接靠,
忻城县原属柳州地区管辖的县份,现属新成立的地级来宾市管辖,位于广西中部,红水河下游,东南临来宾市兴宾区、合山市,西依河池市都安县,南接南宁市上林县,北连宜州市,东北靠柳州市柳江县,西南接壤南宁市马山县。东西横距71公里,南北纵距79公里。县城距柳州市117公里,距来宾市130公里,距首府南宁市206公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沛,雨量充足,无霜期长,年均无霜期340天,物产丰富。全县总面积2541平方公里,辖5镇8乡,130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1万人,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秦属桂林郡地,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至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南越国地;隋朝属始安郡地;唐朝贞观初置忻城县,为芝州治;天宝元年(742年)改称忻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芝州,属桂州都督府;宋庆历三年(1043年)合并芝忻、归思、纡州地为忻城县;宣和元年(1119年)属右江道庆远军,咸淳元年(1265年)属庆远府;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属庆远路安抚司,十六年改属庆远路总管府,大德元年(1297年)改属庆远南丹溪峒军民安抚司;明朝鸿武元年(1368年)属庆远府,二年改属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三年又改属庆远府,弘治十年(1497 年)降忻城正县为土县;清朝,土县由宜山县承审,宣统二年(1910年)归入宜山县,划为宜山县第十一区和第十三区;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忻城土县属庆远府,二年属柳江道,民国十五年属柳庆区,民国十七年改土县复称忻城县属柳江区,民国十九年属宜山民团区,民国二十一年属柳州民团区,民国十三年属柳州行政监督区,民国二十五年属庆远行政监督区,民国二十九年属第四行政监察区(柳州行政监察区),民国三十一年属第二区,民国三十八年属第十三区;1949年11月27日,忻城县解放,属武鸣专员公署,
1950年3月改属宜山专员公署,1958年改属柳州专区(1971年改为柳州地区),2002年12月撤销柳州地区,忻城县划归来宾市。
2000年,忻城县辖5个镇、8个乡:城关镇、大塘镇、思练镇、古蓬镇、红渡镇、宁江乡、马泗乡、欧洞乡、安东乡、果遂乡、新圩乡、北更乡、遂意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