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历史文化

家乡区县: 河北省河间市

   古城河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家辈出。其名始于春秋战国,距今有2500多年历史。历代均在此设郡、立国、建州、 置府、成县,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地,素有“京南第一府”的美誉。东汉科学家张衡曾任河间相,宋代名臣包拯做过知州,汉搏士毛苌曾在河间诗经村传授诗经,并以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名传后世。境内束州(今束城)为春秋鲍叔牙封地,东武垣旧址(行别营村东)为武帝钩弋夫人故里。唐代大诗人刘长卿,金代著名医学家刘完素,民国大总统冯国璋,著名作家刘流、俞林,艺术家李多奎、金素秋、赵玉峰、赵连甲、冯巩等均祖居河间。
   河间是《诗经》的发祥地。河间是汉代毛亨、毛苌讲授《诗经》的地方,当年讲解《诗经》的主要有齐人辕固、鲁人申培、燕人韩婴、河间毛亨4家。但由于毛诗传继儒门正宗,解经往往与先秦典籍相合,而且其训诂平实、准确、简明,便于传习,所以独有毛诗流传下来。今天我们讲到的《诗经》就是汉学大儒毛亨、毛苌传下来的“诗经”。河间是毛苌的故乡,《诗经》的传播地。据《嘉靖河间府志》记载毛苌当初讲经的地方“君子馆”、“诗经村”至今仍为“君子馆”村、“诗经村”。悠悠千载,《诗经》流韵所至,今日的河间人仍热爱《诗经》。现担任河间市文化局局长、中国诗经学会会员的田国福同志以个人身份搜集《诗经》古籍和今版诗经著作,各种版本的明、清、民国著述500余种及现当代著作300多种。经过二十几年来读书、淘书,2004年初由他编著的《河间遗韵》(上下册)集成册并出版发行,这是一部从汉至民国历代文人、政要为文涉及河间其人、其事之诗、文、联选集。该书印证了河间这片古老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当时的上至皇帝、下至州县父母官并众多文人墨客都曾以极大的热情关注河间、颂扬河间,仅乾隆皇帝歌咏河间的诗词就近百首。河间是《诗经》的发祥地,也是《孝经》重要传承之乡,千百年来文化积淀使它拥有了相当雄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对这种资源进行积极性开发,无疑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举措。《河间遗韵》的编著和出版是传承“大河间”文化的丰硕成果,可视为弘扬传承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对提升河间的形象、知名度,对促进我市乃至沧州、河北省文化建设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河间是西河大鼓的发祥地。西河大鼓是鼓书,是曲艺,是民间文艺,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传统曲艺品种。西河大鼓也叫河间大鼓。早年河间农村婚丧嫁娶时多有各种活动,唱戏的、说书的、念喜的、吹奏的,成为当地百姓的一种节日。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当时被称之为“说书的”,也有人称之为河间大鼓,梅花调、梨铧片,这咱曲艺形式进城后才被定名为“西河大鼓”。西河大鼓的主要唱腔以似说似唱,说唱结合为主。演奏乐器以三弦、四胡、扬琴为主。西河大鼓在河间这块土地上发展壮大,诞生了众多名家和流派。其中久负盛名的当属产于20世纪30年代,原籍河间北皇亲庄的赵玉峰,史称赵派,他的演唱、念白、表演别具风格。河间市文化馆的张领娣是赵派的第四代传人,也是目前国内演唱西河大鼓的佼佼者,曾经为我们国家领导人胡耀邦等演出过。她继承了赵派唱腔优美,表演丰富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创新,是西河大鼓艺术的又一朵奇葩。2004年7月她演唱的西河大鼓《俺村的新事实在多》在参加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文艺汇演中,荣获金奖,沧州市委书记张庆华、市长郭华专门发来贺电祝贺演出成功。
   河间是“实事求是”的这四个光辉大字的发祥地,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思想路线是最根本的路线,我们党的政治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路线是“任人唯贤”,这三条路线中最根本的是思想路线,发明人就是河间献王刘德,在河间提倡的,直到现在这四个仍然在我们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后也必将继续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2006年,河北省河间市申报的“河间歌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21。
    河间之名始于战国,因处九河流域而得其名,古称瀛洲。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居京、津、石三角中心。总面积1333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总人口78万。河间历史悠久,英才辈出,历代在此设郡立国,建州置府,涌现出许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明史起到重要影响的人物素有“京南第一府”之称。 东汉张衡曾任河间相,宋代名臣包拯作过知州,汉博士河间人毛苌在诗经村传授《诗经》,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流传天下。汉武帝钩夫人,唐代大诗人刘长卿、金元医学家刘完素、民国代理大总统冯国璋、著名作家刘流等均居河间。 河间属环渤海经济区,大北京经济圈内的京津冀中心带。独特的区位优势,宽松的开放环境,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人际资源已成为河间经济腾飞的显著优势。 河间以工业为主导的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形成电线电缆、保温材料、汽车配件、新型建材、餐具、通讯器材、轻纺化工等七大特色支柱产业。河间特产丰富,资源充足。地下蕴藏的石油、天然气和地热资源总储量巨大。农业正在向现代化迈进,形成粮棉林果畜牧瓜菜等十大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我的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ningmeng
我的家乡网址:http://www.wutongzi.com/kan/hebei/hejian.html
我的微博主页:http://weibo.com/3195691505
我的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u/3195691505

宁宁(2014-04-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