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我的家乡陕北清涧县,嘴里便有股酸甜袭来,因为家乡素称—红枣之乡。
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家乡有一种独特的情怀和寄托,载体或是一处美景,或是你曾经儿时的乐土,或是一些美食,而对我而言,红枣更是一种家乡符号,同时给相亲们带来喜庆和美味。在家乡,红枣已是一种文化。
家乡红枣历史悠久,红枣栽培有四千年历史,清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干旱气候,年均气温10oC,年降雨450mm,无霜期200天,土壤和气候形成了红枣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世界红枣原产中心的一部分。所产红枣个大、皮薄、肉厚、核小、甘甜爽口,可溶糖、维生素、淀粉等含量远远高于全国各产地。《诗经》“八月剥枣”;《战国策》“北有枣粟之利,民虽不细作,枣粟之利,足食于民”之记载,可见已有三四千年的栽培历史。至今,境内千年枣树依然可见。乾隆十七年,吴其琰在清涧县续志《田赋志》中载:“枣,里民贩往山西、榆林、宁夏等地,邑人赖以获济。”可见经营之历史。1968年香港同胞给中央和毛主席写信,指名要吃“祖国陕甘宁边区的清涧红枣”。1970年,新华社播发《清涧大枣》一文,吸引了世界各国商贾名流,清涧大枣声名大振。1990年,《枣乡行》电视片先后在中央和13家地方电视台播出,清涧红枣声望倍增。1995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首批百家中国名特产品之乡命名大会上,被命名为国唯一的“中国红枣之乡”
依托红枣的文化和产量规模,清涧红枣现在已步入产品化,专业化,主要产品有摊枣,烤枣,狗头枣,醉枣,枣饮料,枣酒等等。清涧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在全县树立“枣赢天下”的发展理念,提出要打造“中国红枣之都”,真正把红枣从自然经济转变为产业经济,从以农业形态转变为工业形态,全力构建一个新型的的红枣经济框架。为此,清涧县提出了建设百万红枣基地的发展思路,力争通过扩大规模、产业带动,使清涧红枣创造出5个全国第一:建成全国最大的原生态有机红枣基地;建成全国最大的红枣工业园区;建成全国最大的红枣贸易基地;建成全国最大的红枣科研基地;建成全国最大的红枣生态旅游基地。
家乡的红枣文化浓厚,红枣还有很多药用功效,抗肿瘤大枣中丰富的维生素C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及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的作用,可参与组织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与体内多种物质的代谢有关,充足的维生素C能够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力、减轻疲劳。降血压、降胆固醇。防治脑供血不足,防治骨质疏松和贫血等。
如果你是一个热爱健康的人,那么红枣将是你生活和送礼的不二选择,同时代表红枣之乡—清涧县欢迎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