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江山为姑蔑一部分。春秋末国属越国,战国后期属楚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属会稽郡太末县。新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太末县为末治县,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恢复太末县名。先后属末治县、太末县。东汉初平三年(192),析太末县西部置新安县,属会稽郡新安县。三国时期孙吴宝鼎元年(266),划会稽郡一部置东阳郡,属东阳郡新安县。西晋太康元年(280),改为信安县,南朝陈天嘉三年(562),东阳郡改为金华郡,隋朝初年,又易名婺州,大业三年(607)复为东阳郡。
唐武德四年(621),析信安县之南川置须江县,以城南有须江得名,隶属越州总管府衢州,为江山建县之始。武德六年,属婺州管辖,垂拱二年(686),恢复衢州,江山属衢州信安县,689年复置须江县,属衢州。
五代后唐长兴二年、吴越宝正六年(931),钱鏐因县南有江郎山,改须江县为江山县,南宋咸淳三年(1267),改名礼贤县,1276年复名江山。
清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后,属衢州军政分府管辖。民国元年,直属于省。三年,省以下设道,属金华道,16年废,24年,属省第五行政督察区,37年,改隶第三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6日,江山县解放。7月1日建浙江省第三专区,属第三专区;10月,第三专区改称衢州专区,属衢州专区。1955年改属金华专区。1985年分设金华、衢州两市,属衢州市。
1987年11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江山县,设立江山市(县级),属衢州。
2000年,江山市辖15个镇、14个乡。 江山市区位图
2005年12月31日,江山市辖2个街道、13个镇、6个乡:虎山街道、双塔街道;上余镇、四都镇、贺村镇、淤头镇、凤林镇、峡口镇、长台镇、石门镇、大桥镇、清湖镇、坛石镇、新塘边镇、廿八都镇;张村乡、保安乡、碗窑乡、大陈乡、塘源口乡、双溪口乡。
截至2012年6月,江山市辖2个街道、12个镇、6个乡:廿八都镇;张村乡、保安乡、碗窑乡、大陈乡、塘源口江山市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其中平坂和溪间谷地占11.2%,山地丘陵占88.8%,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部为河谷地带,整体为不对称的“凹状”。市域东南部为仙霞岭山脉,从福建浦城与江山市交界处枫林关入境,往东延伸,以中山为主,山势陡峻,海拔千米以上山峰105座,最高峰1500.3米;西北为怀玉山支脉,从江山大桥镇杨岗入境,为江山与常山的分界线,以低山为主,山势较缓,最高峰湖山尖895.4米;中部为河谷盆地,东起江山四都一带,呈长条状向西南延伸至江西省境内。盆地内,江山江两岸,峡口至茅坂段为冲击平原,西部为红岩低丘,东北部长台溪切穿和睦一带高丘,形成山前的红土低丘和冲击扇。乡、双溪口乡。
江山市地处中亚热带北部湿润季风气候区,受地形影响,兼有盆地气候的某些特点,冬夏季风交替明显,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光照充足,降雨充沛,雨热同期。 多年平均气温为17.0℃,无霜期为249.7天左右,因地形影响,市域内雨热水平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中北部海拔250米以下河谷丘陵和平坂,年平均气温在17℃以上。南部中、低山地,年平均气温不足17℃。1月平均气温海拔200米以下的河谷地区在5℃
江山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
江山市常住人口为46.79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7.33万人相比,十年共减少0.54万人,下降1.14%。江山市常住人口中市外流入人口为1.99万人,占4.25%。
江山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7.5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44.96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5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84人减少0.28人。
江山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3.45万人,占50.12%;女性人口为23.34万人,占49.8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1下降为100.49。
江山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8.30万人,占17.73%;15-59岁人口为29.60万人,占63.27%;60岁及以上人口为8.89万人,占19.0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93万人,占12.68%。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63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5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1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88个百分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