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寨遗址

家乡区县: 西安市临潼区

      姜寨遗址,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为主的遗址。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北,地处临河东岸的第二台地上。面积约5万平方米。1972~1979年,西安半坡博物馆和临潼县文化馆合作,由巩启明等主持进行11次大规模发掘,揭露面积1.658万平方米,是迄今中国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中,发掘面积最大的一处。该遗址仰韶文化堆积由下到上依次为半坡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和半坡晚期类型(或称西王村类型)。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半坡类型的年代为公元前4600~前4400年左右,史家类型为前3690年。遗址最上层,还有少量的陕西龙山文化遗存。姜寨发掘的主要收获是:为研究关中地区仰韶文化的发展序列提供了重要依据;揭露了半坡类型的一处聚落遗址,其保存之完好,布局之清晰是前所未有的;发现的大量遗迹、遗物,充实了仰韶文化诸方面的内容。
      衡量一个古遗址价值大小,主要标准是看它的文化内涵。这是因为姜寨遗址对研究人类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历史文化资料,是从姜寨遗址发现的黄铜片、黄铜管,充分说明了在 6500 年至 7000 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掌握了对铜的冶练、铸造技术,这是一件多么伟大的壮举。磨粉砚的发现,再次把制砚技术提前了 4500 多年。刻划符号,充分证明了人类已经向文明大大迈进了一步。那时的先民已经有了用文字的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像陶具上刻画的不规则 “ 十 ” 、 “ 一 ” 、 “ 市 ” 、 “ 巾 ” 等符号,是与今天文字的偶合,还是从上古时期就一直沿用下来?值得研究。从姜寨遗址发掘的随葬品看,儿童特别是女孩要比成人丰厚得多。这说明爱护儿童、少女的美德从母系氏族就开始了。从广场中心和四个房子的结构用途看,氏族之间交往活动及氏族与氏族共同交往已经开始形成,而且从新石器时期起,人类有组织有领导的活动更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姜寨遗址出土文物的数量之大和品种繁多也是前所未有的。在上万件文物中,大致可分四大类, 200 多个品种。四大类型是:生产工具类、生活用品类、装饰品类、殉葬品类。从这里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在这里开始了原始农业、家禽饲养,发明了烧陶、编织、防御、挖窑穴、造房屋、绘画、装饰等项技术,把人类文明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原始先民有了立体建筑与平面布置的意识和基本功能,对自然界的认识已经从第一感觉进入了大脑思维的较高层次阶段。姜寨遗址,人类从这里开始觉醒,文明从这里开始起步。姜寨遗址是中国远古文化的发祥地。

 

sff(2014-10-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