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自源头开始一路奔腾,转眼就来到了保定唐县大洋乡明伏村北部。这里四面环山,水势变缓,在一块断崖下形成一个安静的河湾。断壁上有大大小小的洞穴数处,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有一处洞穴外面上方雕刻着佛教壁画。在文史资枓中,这里被称为明伏石窟或者明伏摩崖石窟。因为洞穴上雕刻着佛像,村里的老乡将这里称作千佛洞,也有的称作佛爷洞。
明伏村现在属于大洋乡,四面环山,从通往县城的公路上下车,顺着山间小路再往F走五六里地,才能看见。路随山势有高低,转眼到了明伏村口,最费力气的就是上坡下坡。村里的房子也不完全是石头修盖的,不过还是随处可见石墙石猪圈。有一些还没有翻盖的大门保持着数十年前的风格,黑色的大门,青砖灰瓦,雕刻好的兽头突出来。
佛爷洞在一个断崖旁,下面满是河水。这块断崖其实就是唐河的南岸,唐河水从这里流下去注入西大洋水库,成为保定市生活用水。现在这块断崖,从侧面看起来像是一个伸进唐河水里的鳄鱼头,上面腐是碧绿的植被,下面是瑟瑟的水,当地人口中的千佛洞就在这个石质鳄鱼头的脸部,大约有十二三个洞穴,大大小小,零落地散布在断崖之上,断崖上的洞穴大致能分为两层,洞口露出佛爷像的洞穴位置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中间偏上的位置。肉眼可见佛爷像共有三层,以中间一个独自占了三层的佛像为中心,右边三层佛像从大到小排列,每层四到五个;左面的和右面的基本对称,由于石头遮挡,只能看见两三个。中间比较大的佛像能清楚地看见莲花底座,佛爷盘膝而坐,面目虽然不是很清晰,但能叫人感觉到慈祥。两边小的佛像由于风化已经看不清细致的外貌了,只能窥其大概轮廓。 当地人说,其实以前这里的佛爷还是比较完整的。没有遭到破坏的时候,佛爷洞能看见的有三层。现在断崖上这些只不过是中层,上层由于风化和人为破坏等各种原因,已经没了;下层则由于唐河水一直灌在里面,很多人想知道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可是没有办法进去。
以前佛爷洞里面有很多东西,包括石头凿刻成的床、枕头和石臼等,当然最著名的是里面的佛爷像,据说有四十三尊,在左面都用阴文雕刻着佛爷的名字。这些佛像最大的高六十多厘米,最小的才九厘米,一般的在三十厘米左右,都是西面石壁上的。中间最大的是普光佛,下面有三尊力士雕像,右下角的是文殊菩萨,下面是菩萨的坐骑狮子雕像,狮子下面有两个供养人家,顺着群佛雕像的下面还有一处壁囚的痕迹。东面的石壁上面共有三尊佛像,都盘膝坐在莲台上,东侧石壁上有二处壁画的痕迹。
最为可惜的是这些桔美的塑像和壁画我们已经看不见了, 因为这些东西在上个世纪70年代被毁坏了,从那以后,我们只能听别人的描述来想象这些先人的作品。
明伏石窟佛像具体开凿于哪一个朝代,为了什么事情,今人已经无法知晓。于是专家们按照雕刻风格推测明伏村佛爷洞的修建年代。从雕像的造型风格及雕刻工艺等方面看,明伏石窟的雕像雕刻上艺精细娴熟,衣褐疏稀匀称,线条比较流畅自然,是典型的唐代造像风格。
从书面上的“明伏石窟”到老乡们口中的“佛爷洞”,转变的不仅仅是一个名称,而是每个人对这些文物的看法。我们可以随口一说,但是老乡们把这些佛爷塑像当成了村子的一部分,和自己血脉相连。虽然记者问起明伏石窟时每一个人说法不一,但透露出的“这些佛爷像在我们村”那种北方乡民朴素的自豪感,在我看来,是一样的。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riley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57027798.html
Qq:1309404794
希望能和大家多多交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