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话作为汉语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在其实词的语法表现方面,不论是词形、词义、或是词的语法特点等等,跟普通话都有很多的一致性。然而,既是方言,就必然体现出它跟普通话的差异性。
建瓯话是闽语的一个分支,因此,它的实词特点,跟闽语其他姐妹语言--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中(以永安话为代表)等,存在着比普通话更多的一致性。但是,既作为一个闽语分支独立存在,它在实词特点方面,跟闽语其他姐妹方言,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体现了闽北语自身的特点。
2 词形特点
(一)建瓯话有些词语的词形跟普通话完全不同(括号内是普通话词语,下同)
日头(太阳)日时(白天)暗暝(晚上)昼前(上午)昼了(下午)
隔暝(昨天)暗边仔(傍晚)透暝(漏夜)日日工工(每天)天光早(清晨)
焰刀(闪电)溪坪(河岸)鼎间(厨房)屎坑(厕所)筅(刷锅帚)
手(袖子)胰仔(肥皂)目睭(眼睛)手膀(胳臂)骹(脚)
骰面(脚背)嬉(玩耍)曝(晒)烘(烤)啜(喝)
褪(脱)剔(拣选)拭(擦抹)憩(睡觉)褂仔(背心)
(二)建瓯话有些词语的词形跟普通话部分不同
时雨(雷阵雨)乌暗天(阴天)年头(年初)年尾(年终)年暝边(年底)两只月日(两个月)
五月节(端午节)冬节(冬至)八月中秋(中秋节)交夏(立夏)山垅(山谷)厝檐(房檐)
瓦渣(碎瓦片)砖断(破砖)酒窟子(酒窝)头毛(头发)气紧(气喘)星宿(星星)
衣裳(衣服)裤筒仔(短裤)脰领(衣领子)纽仔(纽扣)茶茗(茶叶)番椒(辣椒)
马竹(毛竹)绿苔(苔藓)帮衬(帮忙)学堂(学校)学堂生(学生)病疳(疳积)
(三)建瓯话有些词语的词序跟普通话不同
天晴(晴天)病痨(痨病)灰尘(尘灰)人客(客人)闹热(热闹)喜欢(欢喜)
兄弟(弟兄)气力(力气)聋耳(耳聋)下底(底下)头前(前头)取赎(赎取)
胆大(大胆)火柴(柴火)贴补(补贴)石岩(岩石)石碑(碑石)风(台风)
臭酸(酸臭)麻苎(苎麻)膀蹄(蹄膀)菜蔬(蔬菜)花菜(菜花)鞋套(套鞋)
容纵(纵容)样式(式样)米薏(薏米)壁板(板壁)落败(败落)缚束(束缚)
(四)建瓯话中有些单音节词,在普通话中却是多音节词
田(水田)园(旱地)床(床铺)稈(稻草)荐(草垫)潲(猪食)
浆(浆糊)索(绳子)唾(唾沫)尾(尾巴)舌(舌头)蜂(蜜蜂)
蝇(苍蝇)鳅(泥鳅)蟮(蟮鱼)螺(螺蛳)(蟑螂)囝(儿子)
鹞(老鹰)泥(泥巴)力(勤劳)惮(懒惰)炭(木炭)痣(痦子)
垢(污垢)
(五)建瓯话有些多音节词,在普通话中却是单音节词
霜冰(冰)露水(露)水井(井)煤炭(煤)头脑(脑)面颊(脸)
腹饥(饿)喙凋(渴)没工(忙)钱癣(癣)老姜(姜)蝉蜶(蝉)
(六)建瓯话好多单音节词不需辅助成份,而普通话则必须带辅助成份
帽(帽子)裤(裤子)被(被子)袜(袜子)帐(帐子)蚊(蚊子)
鼻(鼻子)柿(柿子)桃(桃子)席(席子)裙(裙子)盘(盘子)
镯(镯子)鞋(鞋子)箱(箱子)桔(桔子)柱(柱子)桌(桌子)
椅(椅子)领(领子)腹(肚子)痱(痱子)茄(茄子)痣(痦子)
砖(砖头)石(石头)舌(舌头)柴(木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