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红枣情—送给每一位在外的临县人

家乡区县: 吕梁市临县

圆的、尖的、脆的、甜的,随风摇动着,像挂在树杈上的红玛瑙,那么令人惊喜,那么让人眼馋。一串串枣儿熟了,一颗颗枣儿甜了,这一切告诉人们:秋天悄悄走来了……

老家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是枣儿的生日。因为这时挂在树上的枣儿可以吃了,即使一半青一半红,也开始变脆变爽变甜了。小时候,我最向往的就是三奶奶家的枣树,那枣树虽然长得七扭八歪,但枝叶茂盛,每年结下的枣儿滴里嘟噜的。那是一种很特别的枣儿,长得像孩子玩耍的一种玩具,两头尖,中间粗,人们都叫它尜尜枣。每到枣儿成熟的季节,我和丫丫、美美、华华等几个小伙伴儿来到树下,或拿着竹竿“乒乒乓乓”敲打着树上的枣儿,或拿着小石块,瞄准目标,投向枣树,将枣儿击打在地。老实说,用小石块投打枣树极不安全,那回华华投打枣树,由于个子矮小,胳膊没有那么大劲儿,竟让石块儿落在自己的头上,脑袋肿起了一个大包。从那以后,小伙伴儿再也不敢用石块击打枣树了。
像猴子爬上枣树,也许是一种最冒险的办法,大一点的孩子淘气,不仅上树摘枣儿,摘下一个,放进嘴里一个,而且还在树上“嘎嘣嘎嘣”嚼起来,那得意劲儿令个头小的孩子们羡慕不已。有时他们还在树上狂喊着:想吃吗?上来嘛。明知道我们这些个头小的孩子上不去树,他们还这么诱惑我们,而这时丫丫竟馋得哭出眼泪来。每当这时,爬上树上的孩子便可劲儿地摇晃着枣树,一颗颗枣儿便“噼啪啦”像冰雹一样滚落下来。这时,三奶奶便踮起小脚从堂屋跑出来:小兔崽子,都给我下来,打算把我的枣树摇晃疯呀!三奶奶一阵叫骂,令趴在树上的孩子胆怯,因为孩子们就怕三奶奶的叫骂,更怕从此不让登门,再也吃不到又脆又甜的红枣了。


其实,三奶奶还是挺大方的。每到枣儿红透的时候,便招呼街坊邻居来树下打枣。三奶奶站在一个板凳上,用竹竿敲打着树上的枣儿。每当这时,树下的孩子便欢呼雀跃起来,孩子们咯咯的笑声与掉在地上的红枣一起滚动起来,枣儿滚到哪儿,孩子们笑到哪儿,让人难以分清是枣儿在笑,还是孩子们在笑。每当这时,三奶奶打枣的劲头就越来越足,因为孩子们的笑给了她劲头,三奶奶的心也像秋天的红枣,欢乐得蹦跳起来。
老实说,脆枣、糠枣、圆枣、酸枣我都吃过,惟有忘不掉的是三奶奶的尜尜枣。打完枣之后,三奶奶端着水瓢里的红枣,走东家,串西家,生怕哪
一家吃不到。有人劝她去卖钱,三奶奶说:这些枣儿就是让大伙儿吃的,卖钱有什么意思?其实,在那“抠鸡屁股买盐”的年代,谁家不需要钱?可三奶奶就愿意把枣儿送给乡亲吃,她图得就是一个乐儿。那天,我看见枣树上还零零散散挂着几个枣儿,连忙问三奶奶:怎么不把树上的枣儿全打光呢?三奶奶笑着说:留几个红枣给喜鹊吃吧,喜鹊登枝叫喳喳,预示着来年吉祥如意。


眼下,秋天又到了。那圆的、尖的、脆的、甜的枣儿飘在了我的眼前。一颗颗红红的枣儿,悬在树上打着秋千,令我想起顽皮可爱的童年;一串串甜甜的枣儿,既脆又香,让我挂念起淳朴、绵厚的乡亲。耳畔不禁回荡起一首熟悉的歌儿: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亲人尝一尝…… 歌声忽远忽近,像一股泉水洗浴我的周身,荡漾我的心头。

 

依赖式习惯(2014-10-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