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佗城豆腐丸

家乡区县: 河源市龙川县

历史文化名城——龙川佗城不仅拥有20000多年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其独特的“酿”文化也远近驰名。据佗城镇志记载,佗城一带盛产黄豆,制作豆腐有悠久的历史,兼之水产丰富,因之有以酿(佗城方言读“让”)为特色的美食就达20多种,其中包括酿豆腐丸、酿豆腐、酿苦瓜、酿腐皮卷、酿茄子等等。这“酿”文化成为佗城饮食文化奇特的一面,赢得了“食在佗城”的美誉。其实,“酿”文化的独特,不仅在于其极具客家特色,也在于其所酿之馅,并非山珍海味,皆出自于佗城本地养殖的水鱼和农家猪肉,再配以香料配味,加工制成的美味佳肴! 在佗城“酿”食文化中,豆腐丸成了招牌菜,也是佗城众多菜中的特色菜。关于豆腐丸在佗城能开花结果,就有一传说。相传赵佗到龙川以后,北方节日都是以包饺子为美食,但南方气候条件无法种植小麦来生产面粉包饺子,为了照顾北方大兵浓厚的思乡情绪,军中有人想出“包豆腐”作为节日美食,因而就有了北方包饺子、客家包豆腐的庆祝年节的习俗。酿豆腐丸也正是由此演变而来的!

在佗城街,以“佗城豆腐丸”之名来招徕顾客的饭馆和酒店不下10家,在当地会制作豆腐丸的村民也数不胜数。逢年过节时,丰盛的餐桌上都少不了豆腐丸之名字吉祥(豆腐丸中的“腐”与客家音中的“富”极为相像)又好吃的特色菜;就算在平时,只要想吃豆腐丸,村民们都会亲自制作来打打牙祭!据了解,在佗城专门专门经营生产制作加工豆腐丸最好的要数已有20多年制作史的惠和酒楼了。据惠和酒楼的黄老板表示,据说在解放前,在佗城并没有人品尝过豆腐丸,尽管有人会做,但基于当时落后的生活条件,制作豆腐丸的内馅又相对考究(需要肉和相关佐料),所以在那一段时间,豆腐丸几乎处于失传状态,无人问津,(但真正使豆腐丸在那段时间销声匿迹的原因,至今已无从考究)。随着改革开放,当地人民生活条件的提高,佗城慢慢地有村民生出制作豆腐丸的念头,开始制作豆腐丸。1986年黄老板与一位已故的戴姓的人合伙开了现在的惠和酒楼,戴师傅为厨师,他制作加工“爽口、清甜、饱满”的豆腐丸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捧场,久而久之成了惠和酒楼的招牌菜。也就在那时,黄老板开始接触豆腐丸,至今已达20来年时间。他表示,豆腐丸在当地村民心中是佗城的迎宾菜,每逢家中有贵客到,必然不可缺少拿出豆腐丸来迎接。当年省领导视察京九铁路和广梅汕铁路时,豆腐丸就曾作为一道客家特色菜让领导们大饱口福,黄老板在当时也被指定制作豆腐丸的师傅。在20世纪90年代末,曾有一批世界银行的金融专家沿着京九线考察时曾到佗城用膳,在品尝豆腐丸后都赞不绝口,树起拇指喷喷赞道:“OKOK!”

随着近些年豆腐丸的名声鹊起和销售量的不段增加,黄老板的豆腐丸生意也越做越大。他告诉记者,1斤10元的价格在市面上很受欢迎,平时制作加工豆腐丸每天就达七、八十斤甚至上百斤,到了过年过节,那必须增多人手加班加点烹制豆腐丸以满足供不应求的市场了。据了解,每到春节,佗城10余家餐馆都要加班烹制豆腐丸销往广州、深圳、惠州等地,日产量达1000公斤以上。很多来自惠州、深圳、香港等地区的游客一到佗城就指名要吃豆腐丸,更有甚者是慕名前来品尝豆腐丸,品尝完后还带上几斤给亲朋好友品尝。看来,豆腐丸已经成为佗城饮食文化中的一大亮点了!

被问到如何加工豆腐时?黄老板说,其实制作加工豆腐丸很简单。豆腐丸的外皮用老卤水的豆腐炸成片状,在炸时得讲究技巧和火候,不能炸得太干,否则豆腐皮的口感不好,韧巴巴的难以吞嚼。豆腐丸要其味清甜、香味四溢,重点要看内馅了。内馅讲究要以鱼和萝卜为主,猪肉少许,再配上胡椒、香菇等佐料为辅;腐皮切开后包上饱满的肉馅(以求质感),卷成圆筒状,再将卷刀的豆腐丸蒸熟,一个清甜、爽口的豆腐丸便制作成功。刚出炉的豆腐丸是最有质感和口感的,外皮爽口、内馅结实、味道香甜。“要将酿豆腐丸烹饪得好吃,首先在烹饪前放上适当的水,在锅底放少许萝卜、豆芽,再放适当的盐进行加热就行了!油最好在最后放,这样的豆腐丸才香滑,才原汁原味!”黄老板告诉记者。

想了解更多来点击我的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yangyuanwang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yyw9311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yyw1129

网络营销实践平台梧桐子网站:(http://www.wutongzi.com/)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网址:http://www.wutongzi.com/kan/guangdong/heyuan_longchuan.html

沉默(2014-04-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