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省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被过继给延川县大伯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做过一年农村小学的教师。1973年入延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在《陕西文艺》和《延河》编辑部工作。1970年代中期以后,发表了一些影响较大的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6年后,推出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二部。1992年积劳成疾,在写完《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后不久英年早逝。
路遥的小说多为农村题材,描写农村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作品有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1980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短篇小说《姐姐》、《风雪腊梅》等,以及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91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其全部作品收集在《路遥文集》五卷。、
路遥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家乡的黄土地。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说:“是的,我刚跨过40岁,从人生的历程来看,生命还可以说处于‘正午’时光,完全应该重新唤起青春的激情,再一次投入到这庄严的劳动之中”。42岁正是一个作家灿烂辉煌的年龄,如果路遥还活着,以他对生活的深刻的体验和苦苦的思索,以他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他的笔力,他肯定还会为这不平凡的世界写下新的巨著。但是,路遥却过早的去世去了。路遥的早逝,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个不是谁人能轻易填补的空缺。路遥
路遥
著名作家、陕师大副教授朱鸿表示,路遥的精神遗产至少有以下四点:第一,他对文学事业的那种神圣感,以整个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学;第二,他对普通人命运深刻、持久地关注;第三,他所塑造的高加林、孙少平等人物形象,给了社会底层特别是正处于奋斗中的青年,以永远的感情共鸣与精神鼓励;第四,他尽可能地挖掘、表现了每个人本身潜在的朴素而又宝贵的精神。这四点足以使一位作家永远不朽。“路遥是我尊敬的朋友和师长”,著名作家、省文联副主席高建群如此说道。一个作家去世近二十年了,人们还在热烈地怀念他,还在谈论他的作品,这本身就是对一个作家最高的奖励。路遥的作品中那些人物及其命运,已远远超越了文学的范畴,他给一切卑微的人物以勇气与光亮,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够走多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