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历史走过的痕迹之张京

家乡区县: 武汉市东西湖区

     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都有那些留下深刻的历史痕迹的人物。不论是名声赫赫的人物,还是平凡的他们。是他们,不断地带领我们时代的发展,是他们,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在美丽的东西湖区也无例外。

     张京(1580—1659),字肖极(或肖吉),汉阳县丰乐里(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六甲塆人。为县诸生时,即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明万历戊午年(1618年)乡试中举,随后春试落榜,被任陕西三原县教谕,不久提任固原州知州,转任延安府同知。洪承畴镇守三边时,用兵常与张京谋划,并推荐提拔张京为洮岷兵备副使。

     明崇祯六年(1633年),李自成起义,陕西各城驻军全部溃败。1644、1645年北京和南京相继失陷,张献忠起义军攻取重庆后进取成都,张京收拾残兵进入重庆境,与四川巡抚马乾、副总兵曾英乘机袭取重庆。清顺治三年(1646年),孙可望、李定国率败兵突袭重庆,马乾、曾英战死,张京退守山中,南明唐王授张京四川巡抚。于是张京收拾残部,打算整合四川全境。但是没过多久,唐王又任命詹天颜、范光炎分别为川南、川北巡抚。事权不一,张京不能有所作为。

    清顺治三年(1646年),唐王兵败,桂王即位。桂王为借助起义军牵制清兵,看中张京的作用,加封张京为兵部尚书。顺治七年(1650年),桂王政权内部争权夺利,张京则以原四川巡抚的身份,从中召集逃散的士兵,联络各路将领抗清护明。当时,王光兴、郝永忠、刘体元、袁宗第、托天宝、谭宏、谭谊、谭文等都在川东。张京劝他们耕种闲田补充军需,不要轻易扰民,从而使当地百姓日渐安居,生产逐步恢复,兵势也随之强盛。这就是当时所称的“十三家兵”。张京则带兵驻扎在长江南岸。他们与云南、贵州等地的南明势力遥相呼应,渐成气候。桂王命张京总督四川。

顺治九年(1652年)冬,降清明将洪承畴驻守长沙,经略两广。因害怕张京声威,于是拘捕其长子张邦宪,命其次子张邦宁带上他的手札去招降。手札略云:“能倒戈相向,当待以元勋。”张京回信道:“不穀坚贞尽瘁,以捍牧圉,撑住西川半壁。妻子匪所计也。”清陕西总督李国英暗地写信招降,也被张京严词拒绝。

顺治十四年(1657年),清平西王吴三桂由汉中大举进攻四川、云南,孙可望降清,只有西山十三家兵结成营寨固守。随后吴三桂南征,仅留偏师守重庆。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二月初,张京协助文安之督促刘体元、袁宗第等十三家兵共12万,组成水师围攻重庆。不料此间谭谊与谭文关系恶化,谭谊领人乘小船至谭文营中,杀死谭文,并约同谭宏投降清总督李国英,由此,导致围攻重庆失败。总兵都督张宿、给事中谢珮劝张京离去。张京坚守不离,隔日,为清兵所俘。吴三桂又许以高官,劝他投降。张京坚拒不从,作《绝命诗》(见艺文篇)一首,悒悒而终。

     张京一生为国家为家里付出了他的一生,他的死重于泰山,使我们日后勉励自身不可或缺的榜样。


欢迎大家到南柯一梦小窝和的家乡来逛逛。

NL_1(2014-10-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