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还是一个古老的山城。一座座古老的建筑、一条条古老的街道,在诉说着这个城镇古老的历史。
窄窄的街道,低矮的商铺,老字号的匾额,不时伸出瓦缝几棵狗尾巴草,坑洼不平、溜光的石板路……像所有长满苔藓的城市一样,这一切,是博山最容易触动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的元素。
既然是以宜居城市、休闲城市为目标,美食当然就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了。不过,对博山来说,这恰恰是一个强项了。
美食文化是博山四大文化之一。博山菜肴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地方风味流派纷呈。博山菜肴鲜咸醇厚,自成一格,在山东颇有名气,民间广泛流传着“待要吃好饭,围着博山转”的谚语。博山菜的特点:用料考究,做工精良,追求色,香,味、形俱佳,使品尝者在一饱口福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博山的饮食文化历史久远。二、三百年以来,博山名馆的掌门厨师均有师承,其渊源甚至可上溯至北京御膳坊和天津西点铺。苏、栾、王、刘、吕、李、冯、高等名厨世家代有嫡传之人,这些世家在红案白案、刀口汤头方面各有绝活,各擅其长,被后辈视为宗法。清代晚期以来,苏家馆、双盛居、春和园、永盛馆、公和馆、同心居、荆山村、一品居等知名菜馆闻名于齐鲁大地,有力地促进了博山饮食文化的发展。
不论名馆套餐还是民间小吃,吃的是博山味道,品的是博山风情。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博山周边的风景旅游区美食业发展迅速,姚家峪、樵岭前、泉河头、郝峪等地已经变成了人们接待亲朋好友的家庭聚会的美食场所。席间一边欣赏大自然的旖旎风光,感受原生态的魅力,一边品尝正宗的博山菜,时令野菜,已经成了当今淄博人最喜欢的生活方式。
休闲是什么?休闲就是放松身心,愉悦心情,有美景看,有文化品才是真正的休闲。从中国几大著名的休闲城市来看,莫不如此。如杭州、成都、昆明等。
西北地区大都不休闲,人们必须奔命;沿海地区也都不休闲,人们特想打拼;文化历史浅薄的地方不休闲,只有豪放,没有婉约;自然风光缺乏的地方不休闲,也没啥地方可游玩啊。
博山,山水风光秀美,风土人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打造休闲之城的先天优势。
从现实生活来看,博山是淄博文化味儿最浓的城市。
历史名人、纪念馆、博物馆、古老的建筑、古老的街道、古老的招牌,处处显示着这个文化古城特有的风韵。
有人如此评价博山的生活:
“博山很寂静,稀疏的汽车,悠闲的市民,鸟笼子挂在路边,谈笑风声的路人,装裱的,绘画的,文石的各种商贾琳琅满目。走在街道上,到处飘着菜香。路边店招牌“正宗博山风味”“正宗博山水饺”走近里面,干净利落的做工,朴实温馨的话语,一声乡音,亲切万分。”
“休闲城市的建设,从根本上来说首先要解决政府的理念问题,有政府的理念导向,一系列的东西都导出来了,城市的建筑设计、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等自然而然就会调整过来,在这个过程中市民的意识也会调整。”(《城市休闲与休闲城市》 魏小安 李莹)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休闲是个产业;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休闲是一种生活方式;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休闲是一种文化现象。当下众多的中国城市,正承受着粗放型经济导致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给环境和资源的压力,面临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发展转型的。而休闲给了这些城市一个全新的城市发展命题。
“正是着眼于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政府明确提出了“文化为魂”的城市发展理念,以‘建设文化旅游城市’为发展目标,通过全方位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含量,全力优化博山的城市形象和品牌魅力。”“城市休闲以人为本,休闲引人、休闲动人、休闲怡人、休闲养人。”博山区委书记王树槐如是说。
“山、水、泉,是博山的核心资源。对泉群的规划,将是博山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山、水、城、人’的和谐之美,是博山的城市理想。博山将会做足‘水’的文章,不久的将来,‘三面环山、泉水润城’的博山,将会重现小桥、流水、人家的和谐生活美景……”博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刘荣喜如是说。
当一个城市受到大自然如此之青睐、拥有如此之美景的时候,当一个城市以如此的雄心与理想规划自己的未来时,我们想,一个“休闲居住之城”之目标的实现,当是指日可待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