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县是河南省周口市北部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既没有巍峨的山,也没有灵动的水,有的只是炎热的夏季和干燥的冬季。这个小县城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大肆炫耀的特点,但是我热爱着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县城,因为她用她独特的温情养育着我,用她最朴实的美陪伴着我。
太康基本概况 太康县地处豫东平原,周口市北部,东临商丘市柘城、睢县,北连开封市通许、杞县,西与扶沟、西华毗邻,南与淮阳接壤。全县辖23个乡镇,768个行政村,总面积17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1万亩,截止2012年总人口141万,盛产小麦、棉花,素有“银太康”之称。太康又名阳夏、银城。太康县的交通十分便利,大广、永登及周商3条高速公路穿越太康县境,与全国高速公路网络相连。311、106两条国道及省道太柘路、民太路在太康县城交汇。许(昌)郸(城)铁路横贯全境,全县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民俗文化 太康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莫过于太康道情了,太康道情是河南珍稀剧种,它历史悠久,源于春秋远古时代的汉族民间戏曲艺术,分布在太康及其周边地区。太康道情戏源于道教乐歌。因道士唱乐歌时配以鱼皮筒鼓伴奏,故古时称“鱼鼓道情”,俗称“道情筒子”。明清之际在皖北地区流行,和阜阳一带民间小调“莺歌柳”融合后,形成曲艺说唱艺术。当时的演唱只限于单口说唱,伴奏也只有便于携带的鱼鼓和简板。清代后期,约在1860年前后,道情从沈丘、郸城一带传入太康。20世纪初受河南梆子、越调等地方戏曲影响,道情艺人开始尝试对口演唱和群口演唱,题材突破了原先的道教故事,扩大到家长里短、才子佳人的范围;演员大体分角色,但不化妆,也无明显行当,时称“座摊道情”,这是道情戏的孕育阶段。1905年,太康县老冢镇艺人张广志组建了第一个道情戏班,此后又创建了道情科班,从此将道情戏搬上了舞台。这是道情戏由简单到复杂,由幼稚到成熟的一次成功突破和飞跃,从此使道情由曲艺形式一跃而成为戏剧舞台上一个崭新的独立剧种道情。其代表作为《王金豆借粮》,目前太康道情已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康又被称为“道情之乡”。
历史名人 历史上,太康名人辈出。西汉丞相黄霸、东晋太傅谢安、文学家谢灵运、东阳太守袁宏、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吴广等名人巨擘光耀太康历史星空。太康县为中华谢氏、袁氏、符氏、何氏等姓氏发源地。
当代名人 广州恒大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麦盛营销顾问公司总监程辉,贾霆,第六届全国优秀刑辩律师,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青少年作家记者协会会员、中国网等知名网站法治评论员,,资深死刑辩护研究专家,除此之外还有李欧梵、炫惟等知名人士。
特色小吃 太康肘子、马头牛肉、肉盒、码头豆腐干等。
古城遗址 方城遗址、槐寺遗址、陶母岗遗址、刘庄遗址、冯异台遗址、大崔堌堆遗址、五子王遗址、玉皇阁遗址等。太康县境内古墓今存有:太康陵、仲康陵、陈子禽陵、高子羔陵、扶乐城汉墓、顾佐墓、王钝墓等,古墓里的古砖上的文字清晰可见,具有很大的文物价值。太康县境内最有名的古建筑是——文庙(又称黉学),文庙上有全国罕见的立体龙雕太康县为新中国建立献出生命的革命烈士有987人。
这仅仅是我家乡的基本情况,她的美是我无法用一遍文章来描述的,我所能做的只是简单介绍她的人文历史。有些风景不亲自去欣赏是无法领略她的迷人之处,同样的路不同的人走也会欣赏到不同的风景,太康的美需要你用心感受才能体会得到,太康的我欢迎您来我的家乡做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