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社会综合服务网络建设

家乡区县: 清远市阳山县

基层工作探讨

“现在办事既省时又省力,不用折腾、不用操心,政府工作人员就帮你办妥,真可谓足不出村就可办好”,“把方便送给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把群众事情办好”这是百姓亲身体验之声,也是阳山县政府经过多个月来深化社会综合服务网络建设改革后初显成效之誉。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要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创新联系群众方式,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变“坐”风为“做”风,变“小事”为“大事”,变“灌输”为“沟通”。深入群众、深入实践、直面矛盾、正视问题。

在网络时代,构建一个“横向到部委办局,纵向到镇乡村”的网上办事机构(中心),大方向可说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之举,具体则是提升政府办事效率与透明度,便民利民,利于落实和监督的一项好措施,值得期待和发扬。

我们知道,尤其基层农村,传统的百姓办事方式常常要往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之间跑上跑下、跑来跑去,还不时遭遇“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堪,有些机关的办事作风备受诟病。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推进政务公开、优化投资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和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开展网络办事之举,确实为百姓解决了诸多不便之处,提升办事效率。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是整合镇(乡)行政资源,拓展全程代办、优化经济环境的重大举措。阳山围绕打造“以县级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以镇(乡)级行政服务中心为主体,以村级便民服务站为补充”的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全方位建立起县镇村三级职责清晰的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新体系,走出一条符合阳山实际、独具阳山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三级联动,让服务作为最好的“名片”。

建立三级服务平台,实行一站式办结服务

阳山县按照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原则,将便民服务的通道延伸至村一级,建设全覆盖的社会综合服务网络,实现了网络延伸、窗口延伸、服务延伸的巨大变革。

一是以村(社区)社会综合服务站为受理站,延伸服务范围。在村(社区)委会设立社会综合服务站,由支部书记兼任站长,配备1名代办员(由村干部担任)村(社区)社会综合服务站代办员负责把群众需办事项送至镇(乡)社会综合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办理。改写了群众办理事项要去乡镇、跑县城的历史。

二是以乡镇社会综合服务中心为中转站,拓展服务功能。乡镇社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处理各村(社区)代办员送办的事项和群众直接到镇(乡)办理的事项。属乡镇职权范围内的事项,直接在乡镇按时办结。需要县级办理的事项,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即电子材料和纸质材料并行流转)送到县社会综合服务中心办理。电子材料的由乡镇社会综合服务中心将群众申办事项的材料通过高拍仪设备,直接将服务事项所需的附件资料、证明材料等拍摄转存到平台中,并在各部门窗口、岗位之间流转,进一步加快上报审批事项的速度;纸质材料的则通过人工打包、粘贴跟踪条形码,由专人专车按照预定路线派送。这种模式,不仅让电子材料和纸质材料无缝整合,在保证了事项原则的同时,更提升了服务效率。

三是以县社会综合服务中心为终点站,健全服务体系。县委、县政府按照“用最好的办公条件,为群众提供最好服务”的理念,在原行政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升级打造了一个优质、舒适的社会综合服务中心,让来办事的群众享受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现时大厅办公实用面积为1400平方米,中心工作人员9名。按照“应进必进”原则,进驻县社会服务中心的窗口单位增至32个,窗口工作人员50名。县社会综合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将各乡镇送办事项的有关资料收集、分类、登记后,派到相应职能部门的服务窗口,由窗口工作人员审核材料后提交单位科室办理。待群众交办事项办结后,办结情况通过县职能部门服务窗口、县镇村社会综合服务中心(站),逐层回传给办事群众,实现服务流程无缝对接。4月20日至7月31日止,全县共办理事项50769宗,已办结48375宗,办结率达95.28%,其中县级办理7941宗,镇级办理42828宗。各镇(乡)窗口服务满意度即时评价共获得了17125份评价信息,满意率高达99.9%,县级窗口服务满意即时评价共获得了3913份评价信息,满意率高达99.89%。“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岗”共受理群众诉求27宗,其中已办结22宗,还有5宗正在办理中,充分反映社会综合服务工作的高效及群众对新型政府服务模式的高度支持和认可。

创建三大网络应用平台,实现为民服务网络化

阳山县根据科学管理、提高效能的原则,按照“信息化管理、网络化服务”的要求,创建三个工作网络系统,三大平台都基于阳山县电子政务平台建设,覆盖了对内办公、对外服务、效能监察和政民互动等多个领域,系统之间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功能上各负其责,又互为补充,大大有效提高执政为民、为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一是创建网络办公系统。设计一套延伸至乡镇的科学、高效的网络办公系统,将县、镇两级权限审批的事项网上公开,方便群众查询办事流程、所需材料、收费标准、办结时限等内容,让群众清楚明白申办事项的流转运行情况,实现业务审核、审批全程网络化。下一步将实现县镇视频会议的对接,减少行政成本,增建农村“三资”管理平台,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公共服务,促进城乡统筹。

二是创建行政电子监察系统。在原县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一套高清晰度、高可控、易维护的智能监控平台,对全县(各乡镇)社会综合服务中心和办事流程进行实时音频、视频监控,密切跟踪业务流转情况。发现超时或违规办理业务的,系统会发出预警、黄牌、红牌等警告信息,有效地遏制“庸、懒、散、软”等工作现象,确保三级综合服务工作管理长效机制。

三是创建“12345服务”系统。整合县110、120、119等服务平台资源,注入新的科技元素,建立“12345服务”系统。群众可以通过“12345服务”系统的热线电话、网站以及政务短信互动平台,全天候对政府服务事项进行查询、监督、评价、提出意见建议,还可以向政府部门求助、报案、反映问题。系统将及时转办每一事项,逐一跟踪、督促落实。同时,利用该系统双向互动功能,及时宣传党委、政府的有关政策,定期将政府动态分层次发至全县干部、群众手机,以及为群众提供生活、生产等百科常识服务,为老百姓和政府之间构建了多条互动沟通桥梁,切实拉近干群关系。服务中心的建立,从形式到实际运行改变了过去机关办事难、效率低、作风差等突出问题,使机关整体形象明显提升,办事效率显著提高,办事程序日益规范、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mrshow(2014-10-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