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阳山县岭背镇“社会综合服务中心”,记者遇到正在计生窗口填写资料的牛备村代办员黄洪兵。他准备替本村在外地打工的冯佩婷办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后寄给她,免得她来回奔波。“村民需办的事项,能在镇里办结的可由代办员办理;需由县里办理的,就实施网上预审。这样,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方便了群众办事。”岭背镇党委书记杨春晓介绍说。
阳山县地处粤北石灰岩山区,群众居住较为分散,去乡镇或县里办事常常早出晚归,很不方便。为此,该县投资建成县、镇、村三级社会综合服务网络,包括1个县级社会综合服务中心、13个镇级社会综合服务中心和167个村(社区)社会综合服务站,并配备了180名镇、村代办员,实施“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解决了群众办事难问题。
这是一笔划得来的经济账,如岭背镇综合服务中心一年的运作成本是10万元,能为群众办2万件事,节约交通、用餐、误工等费用约70多万元。需要县级以上办理的事项,代办员通过高清摄像头等设备将材料录入电脑,即时上传到县社会综合服务中心办理。县社会综合服务中心设有33个服务窗口,负责审核各乡镇送办事项。待事项办结后,由县中心转回镇,镇代办员再转给村代办员,村代办员交给群众,实现服务流程无缝对接、服务范围全覆盖。目前18辆崭新的社会综合服务工作用车和167辆社会综合服务摩托车奔驰在阳山的各个村落,180名代办员忙碌在田间地头,成为当地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在岭背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记者看到,200多平方米的办事大厅宽敞明亮,LED屏滚动播出事项办理情况,服务窗口9名工作人员正在埋头工作。而该县社会综合服务中心则由县信息服务中心升格而成,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创建了网络办公系统、行政电子监察系统和“12345”服务系统“三张网”。网络办公系统从县延伸至乡镇,实现服务事项的业务受理、业务处理、部门审批等多个环节之间无缝对接;行政电子监察系统对县、乡镇社会综合服务中心及办事全过程进行实时音频、视频监控,并可跟踪、查询每笔业务的电子数据及纸质申请材料的流转情况;“12345”服务系统通过整合110、119、120等服务平台资源,集办事、查询、咨询、投诉、建议、报案、监督和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群众通过“12345”服务系统的热线电话、网站以及政务短信互动平台,全天候对政府服务事项进行查询、监督、评价,提出意见建议,还可向政府部门求助、报案、反映问题等。该县城南东社区仅4月份就收集社情民意50多条,化解矛盾纠纷30多起,免费为群众办事90多件。
“原先群众建房子,我们需多次下去审核,群众也要多次到县城来办理。因人手少难免拖延办事时间,群众对此很有意见。”阳山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甘志科介绍,在社会综合服务网络建设中,县国土部门把12项职权下放或委托乡镇行使,缩短了群众办事时间,节约了办事成本。
记者了解到,为配合社会综合服务网络建设,该县按照“权责一致、依法下放、能放即放”的原则,将24个县直部门131项行政管理职权下放或委托乡镇行使,增强了乡镇的服务能力。同时,在镇村建立群众事务免费代办和村居干部“三包五员”制度,即驻镇、村干部和村委会干部包片、包组、包户联系群众,充当信息员、服务员、宣传员、联络员和维稳员,为群众提供精细化服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