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炝锅烩面

家乡区县: 平顶山市叶县

游明代县衙,吃叶县烩面,是初到叶县的外地游客足底和舌尖上的梦幻之旅。


一碗肉香四溢、筋道爽口的烩面入胃,那浓浓的炝锅味游走在舌尖,一如叶县人热情、实在的性格,在心头经久不散;香辣的烩面汤里,沉淀下来的是漂泊在外的叶县人心头那浓得难以化开的思乡情结。
与主流的郑州烩面相比,叶县烩面自然有其与众不同之处。
面坯还是手工的好
叶县马庄回族乡李庄村,一家普通的烩面馆。8月21日上午9时,店里还没有客人,记者进门时,两个结实的伙计把手埋进面缸里,闷头揉面。现在,拉烩面的面坯早已进入机械流水线。然而,现代工艺提高了产量,却降低了质量。
叶县烩面保留了手工和面的传统。那么,它是如何用手工做出来的呢?店伙计向记者介绍:选上等小麦面粉,将水与面、盐与水各按适当比例混合,先把面搓成絮状,然后用力揉,待面皮光色亮润,盖上湿布,再分成一两左右的面坯,用擀杖擀成椭圆形面片,两面抹上小磨芝麻香油,然后,将一块块油光光、白亮亮的烩面坯叠放入盘。其标准要体现三个字:柔、韧、光。
工艺如此,但面坯的质量仍然取决于经验。譬如,和面的水温必须因季节而异。伙计说,春季,十几摄氏度的水温就行;夏天特别是伏天,用凉水饧面,面坯成形比较快。所谓饧面,就是把和好的面在不通风处放一会儿,然后才“塑形”,为的是煮出的面更软嫩。10月,30~35摄氏度的水温足够,啥概念呢?将手插进面水里,感觉不冷不热正好,这样饧出来的面如同一条绳子,不易断;冬季下雪天,手插进面水里感到比常温略高一些即可。
在30年前,一块面坯重1.6两,做出来的面坯要过秤,不合斤两的一律罚钱,4块面坯做一碗烩面,也就是说,一碗烩面6.4两。“现在早没那么讲究了,一碗烩面用3块面坯就够了,当然,面坯也不能太大,太大不易拉薄,面煮熟后颜色发乌。”伙计笑着说。

 

天高不易冲(2014-10-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