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南郊的小站,在近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小镇。
天津南郊的小站,在现代是一个文明闪耀的小镇。
在这里曾经是一片盐碱之地,曾经茅草丛生,曾经荒无人烟。
在这里现在是闻名世界,现在是闪耀辉煌,现在是繁荣富强。
五千年历史看西安,一千年历史看北京,百年历史则要看小站。一百多年前,近代中国军队的建设曾在这里留下足迹。中国第一支使用西方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的正规部队——新建陆军的诞生地。
漫步在这里,你体会不到大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但是你却能触碰到历史曾经走过的脚步。抹去覆盖在小站沧桑面孔上厚厚的浮尘,打开沉寂了近百年的尘封记忆,我们突然发现,这里是一个不能忘却的地方,一个值得去追思、值得去研究、值得去观赏的去处。电视剧《小站风云》不单在小站练兵园取景拍摄,更是将人们带回到那个年代,那个风起云涌的历史舞台。
诉说历史,感怀情殇
这座练兵园就是这个百年古镇的历史的浓缩,可以说小站因米而兴,因兵而名,小站稻是小站的名片,而小站练兵这段历史,则是小站人最为骄傲和自豪的。为什么当年这么重大的历史举措选择了天津?选择了小站?原来,这一切都和李鸿章有关,和淮军有关。清同治九年(1870),天津发生了火烧望海楼的教案,李鸿章接替曾国藩任直隶总督。李把淮军中坚,他的亲军营——周盛传率领的传字营,俗称老盛军,调来天津,防卫大沽海口。盛军驻军青县马厂,设防塘沽新城,在驻地与戍地间铺路、设沿途驿站,又踞其中一个小站,开河屯田,在小站扎下18座营盘,从此有了小站镇、小站稻和小站各营的村名。甲午战起,盛军全军殉国平壤,小站的营盘,鹤去楼空。
这时,李鸿章的另一个下属,曾任天津道道员,后升广西按察使的胡燏棻,在当时举国一片改革军队的呼声之中,脱颖而出。清廷聘请的德国军事顾问汉纳根,建议在中国建一支由两千外国人组成的军官队,募外国军官练中央军十万,由驻华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挥。胡燏棻等汉人官吏提出多条反对意见,防止国家军权旁落。清廷决定由胡燏棻招募开办西法练兵,汉纳根任总教习。光绪二十年(1894)十一月,胡燏棻开始编练定武军,共招募组成10个营,到哪里去练呢?老盛军空出的营盘当然是最便捷的去处。初屯马厂,营房不足用,遂又转移小站。小站不仅有营房,还有军屯的稻田提供粮秣,最利驻军。当然小站还是距离海口国门很近的操练基地,屯兵小站也兼利海防。袁世凯也是改练新军的积极鼓吹者,他通过预修兵书、上书军务处等运作,争取到编练新军的奏派。胡燏棻练定武军不足一年,调去督办铁路。袁世凯到小站接替胡燏棻,把定武军4750人,扩充为7300人,改名新建陆军。这就是小站练兵的由来。
直面现在,崇敬未来。
当你再走近现在的小站,文化的气息依旧香飘四溢。各种基础设施的完善,每个街道都有满足你需求的商店。在不丢失文化的同时,提高了当地人民和游客的生活质量。没有瑕疵,没有伤痕,有的只是朴实的文化与人民。在未来,我的小站会更好。
我为小站自豪,我为天津自豪,我为家乡代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