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名人——吕叔湘

家乡区县: 江苏省丹阳市

个人简介:

1.吕叔湘(1904—1998)著名语言学家。江苏丹阳人。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国语文系,1936年考取江苏省公费赴英国留学,先后在牛津大学人类学系、伦敦大学图书馆学科学习。1938年回国后先后在云南大学、华西协和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等学校从事教学和研究。1950年至1952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起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1976年至1985年任《中国语文》杂志主编,1980年至1985年任中国语言学会会长。1980年当选为美国语言学会荣誉会员。1987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同年荣获首次吴玉章奖特等奖。1991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2.吕叔湘(1904-1998)男,江苏丹阳人,中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一生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涉及一般语言学、汉语研究、文字改革、语文教学、写作和文风、词典编纂、古籍整理等广泛的领域,是中国近代汉语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他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七十余年,学贯中西,博大精深,撰述宏富,专著和编译近二十种,论文和其他文章六百余篇,有《吕叔湘文集》六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有十八卷本《吕叔湘全集》。内容广泛,涉及一般语言学、汉语研究、词典编纂,文字改革、语文教学等领域,为中国语言学作出卓越贡献。夫人:程玉振。

履历:

1904年12月24日出生在江苏省丹阳县城内新桥西街柴家弄。幼年在县城私塾读书。
1915-1918年,丹阳县高等小学求学。
1918-1922年,江苏省立第五中学(常州中学)求学。
1922-1926年,国立东南大学外国文学系(后改为外国语文系)。
1926-1936年,先后在丹阳县立中学、丹阳正则学校、安徽省第五中学、苏州中学任教。
1936年赴英国留学,先后在牛津大学人类学系、伦敦大学图书馆学科修读。
1938年回国后先后任云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以及开明书店编辑等职。
1950-1952年,任清华大学中国语文系教授、东欧交换生语文专修班主任。
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所(1977年起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
1978-1985年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顾问,《中国语文》杂志主编。
1980-1985年任中国语言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
1980年起为美国语言学会荣誉会员。
1987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94年4月被聘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8年4月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遵照吕先生“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的遗嘱,医生为他摘除了眼角膜。

求学经历:

1904年12月24日出生在江苏省丹阳县城内新桥西街柴家弄,在兄弟中排行第三。父亲吕东如经商,家境较富裕。吕叔湘幼年时在县城的一所私塾读书,1915年,考人丹阳县高等小学。这是该县最早的一所高等小学,校址坐落在县城白云街中段,现在是丹阳实验小学。这个学校虽然没有多少先进设备,但教师水平较高,教学认真,管理极严。吕叔湘入学的这年,学校增开了英语课。
校长杨鸿范是位忠厚的长者,教全校三个年级的算术,抓习题作业十分认真。作业本上绝对不准添除涂改。如果写错,全部重写。这样就养成学生不写错字的好习惯。国文教师张海宗讲批改作文,随改随讲。一起叫去五六个学生,因此可以听到五六篇作业的评改。
当时丹阳没有中学,高小毕业升学,有的去镇江六中,有的去常州五中。1918年暑假,吕叔湘和同学夏翔考入江苏省立第五中学。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家乡。常州五中的校训是“存诚,能贱”,入学的新生看了,不解其意。校长特地给他们讲了这两句话的含意:“存诚”是做人要老实;“能贱”是不要轻视卑微的工作。吕叔湘在各种功课中,对国文和英语最感兴趣,有空喜欢在图书馆广泛阅读。
1922年,吕叔湘中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国立东南大学外国文学系(后改为外国语文系)。根据当时学校的制度,除本专业课程外,还必须在文科和理科的几组课程中选修若干学分,如中文、历史、物理、化学、地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课程。所有这些,都为他以后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

sys生化女神(2014-10-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