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天津之“耳朵眼炸糕”

家乡区县: 天津滨海新区

天津三绝食品之一,清真美食,用糯米作皮面,红小豆、赤白砂糖炒制成馅,以香油炸制而成。成品外型呈扁球状,淡金黄色,馅心黑红细腻,是津门特产。

耳朵眼炸糕(Erduoyan fried rice cake)的生产有百余年历史,清光绪年间,创始人“炸糕刘”刘万春以卖炸糕谋生,
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
该店铺选址北门外窄小的耳朵眼胡同出口处,被食客戏称为耳朵眼炸糕。1957年该店加入公私的合营,78年经市饮食公司定名为“耳朵眼炸糕店”。
耳朵眼炸糕选用江米,加工面酱用赤小豆,白糖经传统工艺制馅,指定油类炸制,成品外皮金黄、酥脆不艮。耳朵眼炸糕自一九八三年以来被市政府、市商委、市烹协、市饮食公司评为“优质食品全鼎奖”,一九九四年第五届亚太博览会获金牌,一九九七年十二月被中国烹协认定为“中华名小吃”。耳朵眼炸糕与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被市商委和烹协命名为"天津三绝食品"。
耳朵眼炸糕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

耳朵眼炸糕耳朵眼炸糕起源于清光绪庚子年间(1900年),当时的北门外大街是去往京师的通得街大道,东西两侧的估衣街、针市街、竹杆巷等,有着,全市最大的干鲜果、皮货、染料、药材市场。耳朵眼炸糕店的第一代掌柜刘万春(1874年─1962年)就是由原来推着独轮车在鼓楼,北大关一带走街串巷流动售货,改为在估衣街西口的北门外大街上摆摊设点现做现卖的。后来,刘万春与他的外甥张魁元合伙,在北门外大街租下一间八尺见方的门脸,挂起“刘记”炸糕的招牌,办起了炸糕店。后刘万春的儿子刘玉才、刘玉山、刘玉书等陆续进店。日伪时期,耳朵眼炸糕店被迫加入商会,起名“增盛成”。增盛成的官号不为人们接受,而耳朵眼的绰号却流传至今。

耳朵眼炸糕历
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12张)
史悠久,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以及钙、磷、铁、钾、镁、VB1、VB2等营养成分,并兼有补中益气、温胃止泻、安神养颜、健脾利湿、清热利尿、解毒消肿等特殊食疗功效。

耳朵眼炸糕是天津市政府招待外宾和国家领导人的指定食品。刘少奇、朱德、彭德怀、金日成、西哈努克等品尝后称好。耳朵眼炸糕先后获《中华名小吃》、《津门十大名小吃》、《全国清真名牌风味食品》、《中国名牌商品》、《天津名牌商品》和《天津商业名品》等称号。在1987年天津市群星杯津菜大赛上被授予特别荣誉奖,1989年被商业部批准为优质食品获金鼎奖,连续多年获天津市餐饮业优质食品金奖。1997年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华名小吃。

天津耳朵眼炸糕餐饮有限公司是专营耳朵眼品牌食品的企业。其主营的耳朵眼炸糕被誉为“天津三绝”食品之一,与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齐名。
耳朵眼炸糕由刘万春(回族、1874—1962)创制于清朝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
耳朵眼炸糕总店
耳朵眼炸糕总店
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改革开放后的1978年,天津市饮食公司正式命名其为“耳朵眼炸糕店”。1983年,当时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胡子昂先生提笔为耳朵眼炸糕店提写了店名。
耳朵眼初步形成品牌系列化,生产机械化,营销网络化。企业集小吃、快餐、正餐、住宿、食品工业于一体。“耳朵眼”商标连续被评为“天津市著名商标”。“耳朵眼”为《天津市市场畅销品牌》、《国内市场受欢迎的天津产品》。自2001年起,耳朵眼炸糕餐饮有限公司跨入了天津市“商贸流通百强企业”行列。

SPRING77(2014-10-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