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县东邻吉安,南接永新,西与莲花、萍乡接壤,北和宜春、分宜交壤。安福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三面环山。武功山脉屹立于县境西北部,雄伟峻峭,主峰金顶(又称白鹤峰)海拔1918.3米,是江西省境内(不与邻省交界)最高峰。陈山山脉自湘赣边界的永新、莲花进入安福西南,向东偏北延伸,止于县境中部,走向与武功山大致平行。县境南部和东北部为低山、丘陵地形。东南地势低平。竹江乡洋口村附近泸水可面,海拔57.5米,为全县最低点。县内大小河流纵横,主要的有泸水、陈山河和同江。县内西部为罗霄山脉,其主峰武功山位于其境内。县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钨、铁、猛、砂金、石英、花冈岩、稀土、铅、锌、银、瓷土、石灰石等。尤以钨矿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全县钨砂的工业储量达10.8万吨。粉石英工业储量达5000万吨,纯度高。铁矿工业储量约3亿吨,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
安福也是文化气息非常浓郁的一个小城,安福孔庙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建筑,孔庙属于小型的孔庙。进门有两个圆形的石碑,中间是一座石桥,桥下是一个圆形的池塘,从上往下看,池塘被桥分成两个半圆,所以也叫半月瑭。安福孔庙是江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人既称它孔庙,又叫它“学宫”,因为它既是祭祀孔子及名儒先贤的场所,又是该县历代官学之所在地。
安福孔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四年(1010年)。只过了100多年,新县令认为此孔庙规模太小,格局也不大规范,故在南宋绍兴十三年拆了重建。元军南侵时进攻安福,孔庙毁于兵火。到了明代,皇帝钦定了天下孔庙统一建筑格式,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知县余夔便按照朝廷统一的格式再建。明、清期间虽进行了几次大修,但是其主体建筑仍保持了明朝的规制。
安福的名胜不止孔庙一个,东山文塔也是一处景点,也是安福县的地标性建筑,安福县东山文塔,原名“东山禅寺塔”,是吉安地区佛教代表性建筑。据《安福县志》记载,该塔的前身最早为三国东吴时鲁肃监造的石塔,规模较小,两晋后坍塌。宋宣和年间(1120—1125年)于原址重建砖塔并同时兴建东山禅寺,故名“东山禅寺塔”。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再次倒塌,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又重新在坍塌后的三层基座上续建。由此可见,东山文塔在宋代是一座与寺庙连成一体的“佛塔”,经明代重建,已经和儒教、道家风水相结合,成为一座祈盼文风昌盛、科甲连绵的文风塔,塔名也因此改称“东山文塔”。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