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代代传扬

家乡区县: 宛城区

    一提到雷锋,大家知道奉献的精神,吃苦耐劳不怕苦,一心一意为人民。在高中的时候,我们的成人礼在那里宣誓和学习雷锋的精神,雷锋精神代代传扬。

     雷锋走进了邓州市,1960年,邓州560名青年应征入伍, 被分配到原沈阳军区工程兵某团,成为雷锋的战友。他们在与雷锋一起生活、 战斗的日子里,亲眼目睹了雷锋的先进事迹,亲身感受了伟大的雷锋精神。他们每个人都曾与雷锋发生过一段生动感人的故事。也正是这特殊生活和经历,界定了他们无怨无悔的人生坐标。这些年来,他们相继复员、转业回到故乡,始终坚持不懈地以“雷锋战友要为雷锋争光”为座右铭,不断勉励自己,默默无闻甘作“革命的傻子”、“人民的傻子”。立足本职岗位,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编外雷锋团”。

    学习雷锋好榜样,更主要的是我邓州人民,学习他的精髓并在实践中认真的运用。 一是爱憎分明,信念坚定。多年来,“编外雷锋团”的同志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考验、困难和挫折,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成长进步、找准航向的法宝,把实践雷锋精神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时刻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雷锋团第九任团长、现在的“编外雷锋团”团长宋清梅笔记本上雷锋的闪光赠言激励着他和战友们,不计名利得失,为国分忧,为民奉献,终生无悔学雷锋。涌现出了一大批爱憎分明,信念坚定的时代典型。他们中有500多人被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精神文明建设标兵等,有200余人立功受奖。目前,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邓州“编外雷锋团”已发展到2200多人,他们传承和弘扬着雷锋的美德,自觉实践和弘扬雷锋精神,成为邓州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
   二是爱岗敬业,关心集体。“编外雷锋团”的同志们分布在邓州市的各行各业,但无论在什么岗位,他们都能像雷锋那样,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无论什么时候,都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张三明1982年转业,修过路、装过管道、搞过绿化,他总是处处为国家着想,事事冲锋在前,经常早起晚归,以事业为家,公而忘私,被人们称之为不知疲倦的“园林骆驼”。
   三是务实为民,助人为乐。“编外雷锋团”的同志们总是想着群众的利益和需要,时时为人民,处处讲奉献。邓州市城郊乡烟站站长高林富,把从事的工作当做传播雷锋精神的窗口,他经常深入村庄、农户、田间地头,冬天教技术,春天帮育苗,夏天搞管理,曾多次晕倒在烟田里。退休后,他购置了一辆三轮车,免费为残疾人、行动不便的老人服务。邓州市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陈远友,坚持为患者送医送药30多年,义诊3万多人次,被誉为卫生系统的“活雷锋”。高集乡杨庄村支书高国建,复员后为改变村里落后面貌,他带领乡亲们架桥、修路、办电、打井,没过一天安逸日子,最终带领全村人走上了富裕路。2002年3月,高国建突发脑溢血,倒在村里经济林会战现场。丁士豪复员后,二次下岗,三次创业,面对人生困境,他首先想到的是国家的困难、集体的困难,不等不靠,最终靠承包土地走上了致富路。胡殿明靠8元钱起家,创下了千万元资产的企业,被命名为“明星企业家”,但他仍艰苦创业,为国分忧,1998年抗洪抢险,他在企业资金周转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一次捐出1万元;在“编外雷锋团”成员中,有400多人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他们以富民富乡为己任,大多数人都成了种植、养殖和加工专业户,并带领周围农民发展商品经济,帮助农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
   四是艰苦奋斗,刚正廉洁。“编外雷锋团”的同志们始终坚持发扬艰苦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严于律己,淡泊名利,两袖清风,拒腐防变,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姚德奇转业后任邓州市房管局局长,手中掌握大笔经费,但从不乱花国家一分钱,别人想浪费一点儿,也绝对过不了他这一关。被同志们称为“一碗端”。张天玉和唐天理转业后一起到邓州市公安局工作,他们不徇私情,携手查处了多起棘手案件。邓州市公证处主任孙绍显十多年来,满腔热情为群众服务,公公正正做人办事,先后办理过1万多件公证事务,经手数亿元的资金,但从没有收过别人一分钱的礼,没吃过群众一顿饭。
   在编外雷锋团的带动下仅1997年以来,邓州市就涌现出学雷锋先进集体156个、先进个人1.5万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195人,为社会做好事10万多件。雷锋式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有面对外国老板的淫威不屈不挠,被誉为“不跪的中国人”的孙天帅;有身患罕见疾病,忍受全身多处骨折痛苦而不离三尺讲台的“全国十佳民办教师”李道理。有自愿捐款180万元为家乡建校修路的农民企业家冯天文……,邓州大地学雷锋热潮不断掀起并形成特色,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了良好的改革开放的城市形象,也有效促进了邓州的经济发展。

   编外雷锋团展览馆于2002年8月13日破土动工,于2003年2月26日 竣工并正式开馆。1989年,与雷锋一起入伍的560名邓州籍复员回乡战士自发成立了“学雷锋指导委员会”,在他们的带动下,邓州先后成立学雷锋指导小组23个,学雷锋送温暖小分队1300多个,为邓州人民架起了一座了解雷锋、认识雷锋、走近雷锋的桥梁,群众亲切的称他们为“编外雷锋团”。他们的事迹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1997年4月,经邓州市委、市政府、市人武部研究决定,正式成立邓州“编外雷锋团”。

  整个展馆大楼外形像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轮。大楼上方的红旗造型高30米,上宽2.8米,下宽10.8米,是世界上目前建筑中最大的旗帜造型。正面是一颗红色的大五角星和四颗小五角星,代表着“编外雷锋团”从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大熔炉中走来,从雷锋身边走来,将永远在学雷锋的道路上走下去。展馆的馆名由原国家军委副主席、国防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亲笔提写。整个大楼的外部以黄色和红色为主调。展馆共分两层四个单元,以图片与实物结合的方法,充分运用声、光、电、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展示展览的主题。第一单元为:雷锋——我们的战友。主要讲述雷锋战友与雷锋一起工作、生活的经历,亲眼目睹雷锋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历程,并亲身感受了雷锋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第二单元为:与时俱进学雷锋——邓州编外雷锋团。主要讲述的是邓州560名雷锋战友回到故乡后,以雷锋为榜样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矢志不渝传播、实践雷锋精神的感人事迹。第三单元为:全民齐动员,创建中原雷锋城。主要介绍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邓州人民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第四单元为:亲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主要介绍各级领导对编外雷锋团这一先进集体的关心和厚爱,表达了以编外雷锋团为榜样的邓州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让学雷锋活动在中原大地世世代代传播下去,让雷锋精神在邓州大地永放光芒的决心。

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已成为一个集休闲、娱乐、游览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文化底蕴深厚,生机蓬勃,是中国唯一的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堪称为沈阳雷锋精神展览馆的姊妹馆。瞻望发展前景,一片看好。

张三岁爱吃糖(2014-10-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