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四皓

家乡区县: 陕西省丹凤县

  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职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后来他们隐居于商山,曾经向汉高祖刘邦讽谏不可废去太子刘盈(即后来的汉惠帝)。后人用“商山四皓”来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秦末汉初(公元前200年左右)的东园公唐秉、甪(lù)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四位著名学者。他们不愿意当官,长期隐藏在商山(今陕西省商洛市境内),出山时都80有余,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刘邦久闻四皓的大名,曾请他们出山为官,而被拒绝。他们宁愿过清贫安乐的生活,还写了一首《紫芝歌》以明志向,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刘邦登基后,立长子刘盈为太子,封次子如意为赵王。后来,见刘盈天生懦弱,才华平庸,而次子如意却聪明过人,才学出众,有意废刘盈而立如意。刘盈的母亲吕后闻听,非常着急,便遵照开国大臣张良的主意,聘请商山四皓。有一天,刘邦与太子一起饮宴,他见太子背后有四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问后才知是商山四皓。四皓上前谢罪道:“我们听说太子是个仁人志士,又有孝心,礼贤下士,我们就一齐来作太子的宾客。”刘邦知道大家很同情太子,又见太子有四位大贤辅佐,消除了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的念头。刘盈后来继位,为汉惠帝。

  商山四皓通常被称为南山四皓:一是日本人在朝鲜发掘的汉墓中掘得一竹篾筐子, 上面绘有那四位高士, 旁有隶书南山四皓的款识;一是河南邓县出土一南朝画像砖大墓, 内有浮雕石砖楷书“南山四皓”四字。东汉人崔琦 (约104~158年间在世) 有《四皓颂》,开首便说:“昔有南山四皓者,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东园公是也。”(引自宋·吴淑《事类赋注》卷十一)商山如何可易词为南山,商山与南山有何关系? 南山即指终南山,由太白山延至商岭组成,包括商山在内;四皓所隐即汉都长安之南的商山,故又可称为南山四皓悖。陶渊明罢官归田, 东篱采菊, 悠然想起同样是隐居者的南山那四位前辈, 按诗理看, 洵属直诠正解。联系到陶渊明曾撰有一部《圣贤群辅录》, 四皓列名其间, 足见他对此四人的景仰之情, 诗中的南山为用典就更是可能了。以南山连名四皓亦不希见, 如《高士传》:“高车山上有四皓碑及祠, 皆汉惠帝所立也。汉高后使张良诣南山迎四皓之处, 因名高车山。”再如唐李白《重陵送别范宣》诗:“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皓”;明许潮《同甲会》:“俺几个茹灵芝,共效南山叟。”皆是。南山四皓后有出山辅政之举, 故陶渊明目其为圣为贤。“悠然见南山”,悠然闲放的背后,当别有隐情, 身在草野而心存帝阙, 这才是诗人“赍志没地,长怀无已”伴随他一生而无从割舍、难以化解的情结。

安丶棉(2014-10-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