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历史(4)

家乡区县: 青岛平度市

从人口上看,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末,胶东国有

8

32

万人,平均

每县

4

万人;

东莱郡有

17

50

万人,

平均每县

3

万人。

今天平度辖境约为当时

4

县之大,推算起来人口也有十三四万,属于当时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地区。

三、政区演变频繁,由国而郡而县,政治中心地位转移下降,注定了平度衰

落的命运

在今天的平度境内,先秦有名城即墨,秦和秦楚之际有胶东郡、胶东国,均

辖胶东半岛全境,

郡和国的行政中心都是即墨城。

西汉前期半岛北部析臵东莱郡,

东莱郡辖属

17

县,其中的卢乡县全部和平度、当利两县南部在今天平度境内。

今天的平度包括西汉末年的即墨、郁秩、卢乡

3

县和平度、当利、下密、壮武

4

县的各一部分。

具体说,

今天的平度约

2/3

当时属于胶东国,

1/3

属于东莱郡。

公元

9

年,王莽代汉,对西汉的行政区划做了很大改变,

‚王国‛改为郡,侯国

改为县。胶东国改为郁秩郡,郡治郁秩城(今平度城)。胶东的政治、经济中心

由沽河之滨向西移到了今天的平度城。

从此,

即墨丧失了作为郡国一级政治中心

的地位,演变成为县级政权。

东汉初年,

光武帝刘秀封功臣贾复为胶东侯,

食郁秩等

6

(即原胶东国领

地)。公元

76

年,封贾宗为即墨侯,贾邯为胶东侯,郁秩县改称胶东侯国,今

平度城始称胶东城,胶东和即墨均成为北海国所属

18

城中的两个县级政权。

北魏献文帝皇兴四年(公元

470

年),胶东半岛地区新设光州,辖东莱、长广、

东牟郡,

今平度城成为长广郡治,

胶东城之名废。

北齐天宝七年

(公元

556

年)

调整政区,历史悠久的即墨、下密、卢乡、不其诸县皆废,原长广郡治(今平度

城)

改为长广县治。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

(公元

596

年)

在原不其县境新设即墨县,

治今即墨城,

从此,

即墨这个名称便和平度的历史沿革脱离了关系。

仁寿元年

(公

601

年)长广县更名胶水县。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

627

年),调整政区,胶

水县成为莱州府

4

县之一,辖境基本定型,大体与今平度一致,相沿至今将近

1400

年。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

1389

年),胶水县升为平度州,领昌邑、潍县,

胶水之名废,

但平度州的辖境与西汉平度县大不相同。

此后,

山东省莱州府平度

州,历明清两代近

600

年不变。

1913

年,平度改州为县。

大家都知道,

‚首都‛

(首府)是一‚国‛一地的政府驻地,是人流、物流、

信息流的集散地,也是经济财富的转运地、政治、文化中心,具有天时、地利、

人和的优越条件。郡国、侯国驻地选在哪里,哪里就人脉旺盛,发达繁荣。人往

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社会发展规律。平度政区一而再,再而三地变化,政

治中心地位的转移下降,导致了经济、文化的逐渐凋敝。

四、天灾人祸绵延不断,社会生产力遭受极大破坏,平度发展元气大伤

无论从生产力构成因素,

还是从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来看,

人是生产力中

最活跃的因素,

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主体。

长期遭受战乱、

灾害之苦的平度百

姓顾命尚且不能,又怎能有精力去发展生产呢。

大抵先前最富庶的地方,也是战争争夺最激烈的地方。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

184

年)

爆发黄巾军起义,

动摇了东汉王朝的根基,

接踵而来的是各州郡的太守、

刺史们演出的军阀混战。胶东地区出现了‚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千里

无鸡鸣‛的残破景象。

据《晋书〃地形志》记载,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

280

年),全国人口有

1600

万,还不到东汉盛时的

30%

,约略计之,平度境内仅有五六万人。后来经过

‚十六国‛

140

年的长期杀伐,到刘裕灭南燕时,苟延残喘在平度大地上的人口

不过两三万,荒凉悲惨之状,可想而知。在南北朝分裂动荡的

300

多年里,广大

民众所受的灾难更是深重旷久。据《魏书〃地形志》所载东魏武定年间的人口,

长广郡

6

县只有

5.1

万人,以此估计,平度境内也不过

2.5

万人。

元朝没有留下人口统计资料。

从平度来看,

许多村庄是明初才由外来移民发

展形成的,很多族姓的族谱是从明初才记载其‚始祖‛的。这说明,元末的长期

战乱,曾经给胶水县造成了‚生民百遗一‛的惨象。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付晓娟的qq 109487216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付晓娟的新浪微博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付晓娟的腾讯微博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付晓娟的微信号 1091487216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付晓娟的博客

@ http://www.wutongzi.com/

@http://weibo.com/wutongzicom

沐夕(2014-10-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