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老家

家乡区县: 安徽省明光市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的祖先起源于沛国相县,即今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与安徽省宿县地区符离集一带,具体在哪里就说不清了。在宋、元朝前,有一部分朱氏后裔从沛国相县迁居长江以南的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多年以后,子孙繁衍,朱家成为当地的大族。其中,从可以考证的五世祖朱仲八开始,朱元璋的先世就住在通德乡朱家巷,以种地、养蚕为生。朱仲八娶妻陈氏,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叫朱六二,老二叫朱十二,老三叫朱百六;朱百六就是朱元璋的高祖父。朱百六娶妻胡氏,生了两个儿子:分别叫朱四五和朱四九,朱四九就是朱元璋的曾祖父。朱四九又娶妻侯氏,生了四个儿子:分别叫朱初一、朱初二、朱初三、朱初十。朱初一就是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娶妻王氏,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叫朱五一,即朱元璋的伯父:老二叫朱五四,又名朱世珍,即朱元璋的父亲。从朱家人的名字基本上都是简单的数字看,朱家只是一般的普通百姓,因为元朝统治者把南方汉人列为第四等人,不允许汉族人取正规的名字。
从朱仲八到朱初一,朱家一直居住在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到了朱初一时,正值宋朝末年和元朝初年。那时候,连年灾荒,兵乱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据朱元璋所述:朱初一家的日子本来就苦不堪言,到了元朝初年,朱家又被籍(定)为淘金户(沙里淘金),每年必须向官府交纳额定数目的金子。句容并非产金之地,根本没有金子可淘,为了完成任务,淘金户们只好将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拿到市场上去销售,再用换来的钱去购买金子上缴。这样,市场上的金子越来越少,价格也越来越贵,到后来花再多的钱也难买到金子了。买不到金子,就无法按时交纳任务,不能按时交纳,轻则要挨打、受罚、判刑、坐牢,重的则要杀头或发配充军。淘金户们被逼无奈,只好丢弃田地、房屋,背井离乡,外逃谋生。
盱眙的“句容移民”
由于在句容实在难以生存,元朝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朱初一与妻王氏,带着12岁的大儿子朱五一和8岁的小儿子朱五四,挑着破烂的行李,随着逃难的人群,北渡长江、淮河,来到了淮河边泗州盱眙县城北的孙家岗。孙家岗是淮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由于紧靠淮河,而且地势较低,长期以来深受洪水灾害,特别是公元1194年的黄河阳武决口,造成黄河夺淮,致使民不聊生,老百姓外逃很多,因而荒地也多。朱初一和逃难的乡亲们来到孙家岗,见这里有荒可垦,而且这里的老百姓也淳朴、厚道,因此在此定居下来。

我的网络营销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user/default.aspx

我的微博主页:http://www.wm23.cn/wxcust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ser/uartiadd.aspx

mmxy(2014-10-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