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真武山(临县丛罗峪)

家乡区县: 吕梁市临县

     农历三月初三日,是真武大帝神诞之日。各地真武庙均有奉祀祝诞祭典。临县从罗峪真武山,山不是太高,海拔800多米依山而建的,在黄河岸边。 真武大帝的来历:真武大帝,又称玄武神,玄天上帝。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净乐国王善胜皇后之子。皇后梦而吞日,觉而怀孕,经一十四月及四百余辰,降诞于王宫。后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历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玄武一词,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称。 屈原《楚辞》之《远游》篇有句称,「召玄武而奔属」。玄武七宿之形如龟蛇,故注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北宋开宝年间,玄武神降于终南山。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封为翌盛将军。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加封为翌圣保德真君,后为避圣祖赵玄朗之讳,改玄武为真武。宋真宗、宋徽宗、南宋钦宗等屡有加封。元代大德七年(1303年)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明成祖崇奉真武,御用的监、局、司、厂、库等衙门中,都建有真武庙,供奉真武大帝像。永乐十年(1412年)又命隆平侯张信率军夫二十余万人大建武当山宫观群,使武当山真武大帝的香火达到了鼎盛。 玄武是北方七宿的总称。七宿之中有斗宿。道教重视斗星崇拜,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是人从投胎之日起,就从南斗过渡到北斗。人之生命寿夭均由北斗主其事。因此,人祈求延生长寿,都要奉祀真武大帝。 《佑圣咒》称真武大帝是「太阴化生,水位之精。虚危上应,龟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慑万灵」。因此,真武大帝属水,当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明代宫内多建真武庙就为祈免水火之灾。 这里的百姓信奉真武大帝,在吕梁有好多真武庙。比较大的在方山的下昔镇,也比较有名气称作北武当山。临县从罗峪的真武山在当地黄河沿岸也小有名气的。对岸黄河佳县的村民也坐船来这里敬奉真武大帝。佳县的白云山今天也在奉祀祝诞祭典。农历三月初也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从罗峪镇在沿黄河公路正在修建的时候通过庙会宣传当地的旅游。本地在外工作的人也被邀请回来参加宣传家乡的活动。作为游客我们也有兴被邀请,观看了镇里的展览。对当地的风土民风有了了解。黄河蕴涵了太多的文化,积淀了几千年的文明!当地有一处北魏时期的石刻雕像,不是很大有两组。刻的是佛主,有北魏的遗风。和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在一个时期。 历史把追溯到1500年前的北魏,可以猜想当时这里也是民族融合的地区。匈奴、鲜卑、羌、羯、氐在这一时期在融合,这些少数游牧民族通过这里向中原的农耕文明融合,百姓在战争中逐步同化了。山西北部当时就是中原和游牧民族的结合带。 现在当地人遗存很多游牧民族的特点,陕西和山西北部的居民有好多人眼珠发白面色发红头发卷曲、颧骨高国字型脸。 汉魏时期这里就是匈奴地区。沧桑巨变,过去的历史和这滔滔的黄河一样奔流大海不复回。 今天的黄河人正要通过旅游来发展当地的经济,让历史清晰起来。灿烂的黄河文明在晋陕峡谷留下了太多的故事。 几多征战几多融合!夕阳下的黄河是那么的安详,岸边的等船人是那么的悠闲。伫立在黄河岸边沉思着那段硝烟。今天这里淳朴的黄河人,通过庙会来祈求风调雨顺百姓安康,生活富足。

白娟(2014-10-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