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四大景是:九鲤湖、麦斜岩、菜溪岩、天马山。仙游本地人有句顺口溜用:一菜溪、二麦斜、三九鲤、四天马。来形容仙游的四大旅游风景区。
一、九鲤湖
九鲤湖[1]景区位于仙游县 钟山镇,距县城31公里,海拔590米。九鲤湖是仙游“四大景”之一,以湖、洞、瀑、石四奇著称,尤以飞瀑为最,素有“九鲤飞瀑天下奇”之美誉,与武夷山、玉华洞并称“福建三绝”。据传汉武帝时,有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济世,丹成跨鲤升仙,九鲤湖因此得名。千百年流传的何氏九仙传说,吸引了无数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前来观光、祈梦,留下许多珍贵的诗文佳作和摩崖题刻。
九鲤湖碧波荡漾、碧澄一泓,是个秀丽的天然湖。湖旁有九仙祠、迎仙公馆等建筑;湖的四周,千岩竞秀,怪石嶙峋,有蓬莱石、嬴洲石、玄珠石、枕流石等。这些奇石上留有不少历代名人的题刻,如宋代兵部侍郎陈谠的“天子万年”、明代林有恒的“第一蓬莱”和李翔书的“观瀑”等,字体古朴大方,潇洒自如。
二、麦斜岩
麦斜岩,又称“灭邪岩”(含有驱邪之意),位于福建省仙游县九鲤湖以北约8公里的石所山上,距仙游县城40公里,海拔1000米,以石奇洞多闻名,有“小武夷”之称。岩脚有座山亭,右侧是巍巍铁衣峰,称为护岩“铁衣将军”,左侧是拔地而起的千仞石崖,上刻“樵谷山”三个大字。相传乃元世祖亲书。山上怪石万状,有的突兀如剑,有的收缩似拳,有的雄踞如虎豹,有的展翅似山鹰。更饶有趣味的是,溪东有两石如龟,一只昂首仰望,有吞日吐月之势,一只俯首引颈,仿佛饥渴难忍。沿着奇石夹峙、古木掩映的石径继续攀登,沿途峰回路转,风光奇秀。许多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天然石洞,渐次映入眼帘。玉泉洞深百余米,春夏流水淙淙,秋冬则干涸可行。附近还有印真洞、环竹洞、梅花洞等,引无数游人为之驻足观赏、浮想联翩。
过诸洞,不远处就是背倚巨大石崖而建的麦斜寺。寺系八百多年前宋代自永禅师创建的,飞檐翼然,气势雄伟。数年前大加修葺,焕燃一新。寺的东北有条小径直通山巅,沿途怪石林立,或如莲花盛开,或如猴子抱瓜,或如观音坐地,或如龟蛇相会,惟妙惟肖,令人目不暇接。
在麦斜岩的最高峰,有一块凌空矗立、形如钟罄的巨石。相传每当天气倏变时,附近村里隐约可听到哐哐作响的钟声,于是,那一带山区就以“钟山”为名。钟石附近另有一块巨石名为“占星石”,传为宋代杰出的史学家夹漈先生郑樵当年曾在此居留,夜间在这块“占星石”上观察天象。石上刻有“开创岩牌”四个大字和百来个小字,大如龙蛇飞舞,小似蝌蚪戏水,据传皆为郑樵的手迹。
麦斜岩还是中国工农红军一O八团的革命遗址。
三、菜溪岩
菜溪岩位于仙游县城西北隅约40公里的象溪乡境内。相传唐代凤山九座寺智广和尚路过这里,不食人间烟火,以野菜为粮。当地的人们看到溪中常有遗弃的野菜叶飘流,故名。
菜溪岩传说有一百多景。山中有一座古老寺院,附近有两块高达百米、宽近三百米的巨石对峙,中开一门,即为石门。石门的北面峭壁如屏,每逢降雨后,山上流水从这里倾泻,形成壮观的瀑布,直泻龙潭。龙潭东侧,一块高数十米的巨石巍然矗立,俗称“飞来石”。据说是明万历年间从山巅滚下来的。飞来石下,另有一平卧巨石,上刻“眠云石”三字。站在石上西眺,只见狮子峰峻峭逼人。峰上的石笋、石凉伞形象逼真,亭亭玉立。眠云石下是“幻游洞”,洞前小湖边,古松垂荫,藤蔓翳然。菜溪岩的右侧还有石鼓、石钟、石狮、石象、罗汉洞诸景。罗汉洞幽深宽敞,传说昔时九鲤湖何氏九仙常到此游玩。
菜溪岩景色四季常新,变幻无穷。山上还产“菜溪参”(福参),灵芝等珍贵草药。县城有公路直达山下。
四、天马山
仙游天马山位于仙游县城东面15公里的榜头镇境内,是仙游四大景之一。海拔655米。因山势巍峨雄峻、壁立千仞、直插霄汉,似天马行空,故名。有天马、鳌柱、双兔、海天梯等五峰,峰峰苍翠欲滴,宛如翠屏,风光绮丽,绵延十余里。山下有一潭名叫鼎湖,象一颗蓝幽幽的宝石嵌在山间。湖的一侧,有石宝、龙首、双兔、峭壁四峰;湖的另一侧,有一条登山小径,穿崖绕壁,蜿蜒而上,通往百米高的“天梯”。湖上方有七氵祭 瀑布:鼎湖、丹宝 、 龙首、药槽、云门、天津、松关,各具特色。创建于明万历十二年的天马寺,就坐落在青山环抱之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