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设铜官镇,1956年建市,拥有三千年铜采冶历史,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的诞生之地,铜都悠久的历史太需要一座分量十足的建筑去承载、去呈现。2014年9月30日,在举国欢庆新中国建立65周年之际,铜都人民千呼万唤的市博物馆竣工,向祖国母亲献上了一份厚重的生日礼物,也从此在铜陵建设与文化发展史上树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本版在展示博物馆建筑特色风貌的同时,介绍该馆的建设内容,设计的独到之处,以及建设过程中的艰辛历程。
山水之间的一座文化重器
9月25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了即将竣工的市博物馆工程现场,站在主馆正前方的广场上望去,一座气势宏伟、兼具古典与现代气息的大型公共建筑巍然屹立在西湖湿地公园的东岸。主体建筑朴素大方,建筑外立面以浅色毛石肌理墙为主,方形建筑物的底层为玻璃幕墙,通过在方形建筑上开槽,勾勒出一个回形纹的几何图形,使单调的几何体建筑现出精致的细节,简约、儒雅而秀美。灰色的方形主体建筑中,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圆形彩色浮雕式铜幕墙青铜鉴格外耀眼,圆形铜幕墙的上下两条装饰铜环采用象征中国传统图腾符号的回龙纹,中间则是由铜陵出土青铜器上的经典符号凤鸟纹演化而来,方与圆体现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而龙与凤则寓意祥和。整座建筑以青铜鉴为符号,体现铜文化在铜陵文化中的重要性,成为整个建筑的亮点和象征符号。
入夜,记者再一次来到博物馆,欣赏这座建筑在光影交织中的别样风情。大面积的暖白色、藤黄色灯光中,LED变色投光灯让大面积的石材墙面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大量采用的内透光使整个博物馆在夜间呈现出内敛、含蓄的独特氛围,内庭院以及半地下庭院空间的灯光营造出一种蕴藏宝藏的神秘气息。金色为主色调的投光灯让镶嵌其中的青铜鉴犹如发光的宝藏,更加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市博物馆西临西湖东路,是西湖新区最早建设的大型公共建筑,也是该新区公共文化建筑功能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用地面积59417平方米,建筑用地面积3922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200平方米,分为四层,首层层高为5.1至5.6米,二至四层均为6.8米,屋面建筑高度为26米,总投资1.9亿元,设有库房、研究、办公和宣教区、铜文化展厅、滨湖展厅、区域文化展和社会主义成就展厅。博物馆临水而建,东侧以城市和山体为背景,是一座面向水面开敞、形体完整凝练、场地控制力强的建筑物,建筑形体简洁大气、古今结合、新旧交融、功能紧凑,流线明确而富有趣味、空间层次分明,宛如山水之间的一座文化重器。
市博物馆的建设是加快我市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进程和西湖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展现我市悠久文化和开拓创新精神的物质载体,是我市最重要的文化建筑精品工程之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