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古书延长了大通镇历史

家乡区县: 安徽省铜官山区

大通成为镇并不是在南宋时期(1127-1279),至少是在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时期(960-975)。也就是说,大通作为一座镇的历史不是接近千年,而是已经超过了千年。日前,铜陵县一位退休老同志谢发杨编印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大通———往事越千年》,该书引述北宋中期一部国家地理总志《元丰九域志》称,北宋初期开宝八年即公元975年,铜陵有五乡和大通、顺安二镇。
名镇大通在清末民初,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为安徽四大商埠之一。谢发杨小时候在郊区大通镇长大,10多年前从原铜陵县文体委副主任岗位上退休。他编印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大通———往事越千年》由该县文广旅局副局长鲍安顺作序,市大通旅游开发公司资助印刷。在篇首《品读千年沧桑》部分,编者谢发杨介绍了《元丰九域志》一书,并附载其中有关大通文字页面照片,这段文字是这样记载的:“开宝八年……青阳铜陵二县……铜陵五乡大通顺安二镇……”开宝是北宋始皇帝赵匡胤时期的年号,开宝八年就是公元975年,距今有1040年。
由于史料不足,多年来我们在讲述千年古镇大通时都感到有点勉强,因为大家普遍认为,大通作为镇的历史是不足千年的。据史志记载,大通唐代开始设立水驿,南宋时期“日出而市,及午而散”的集市活动已由“镇”所代替。南宋诗人杨万里留下了描写渔乡生活的诗作《舟过大通镇》。杨万里出生在南宋初年1127年。仅仅这点资料,让人感觉大通镇历史确实不足千年。谢发杨老先生引述《元丰九域志》让人很受鼓舞,让大通古镇的历史明显提前了。
《元丰九域志》一书有中华书局点校本出版,该书是北宋中期的一部国家地理总志,由北宋中期宋神宗诏命编订,全书分十卷,书中记述当朝州县沿革,详细记载当时各地的城、镇、堡、寨、山岳、河泽的分布,该书统计当时有镇1880多个,而所载镇名更为宋时其他地理总志所无。该书是研究历史经济地理和历史自然地理的宝贵资料。 

神童(2014-10-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