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溪洞位于陕西安康城南郊3千米处,南依巴山,北临汉水,山有道观,相传曾是吕洞宾修炼会仙之地,始建于明成化初年,面积10平方公里,是一处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一体的风景胜地。香溪洞为道教石窟。据现存碑文及地方志记载,创建已有500 余年。历经各代修葺增筑,楼台殿阁,桥梁洞府俱有,规模宏阔,工艺精巧。
香溪洞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安康城南郊3千米处,南依巴山,北临汉水,山有道观,相传曾是吕洞宾修炼会仙之地,始建于明成化初年,面积10平方公里。[1] 景区总面积10余平方公里,风景区周围山环峰绕,层峦叠嶂。山下溪流蜿蜒,如遇水涨急 流,悬序挂布,蔚为壮观。山谷间野花香草,色彩绚丽。其中有花名:“香团刺”,叶状如商,花间黄白。阳春三月,花香远播,漫谷飘香,故 名香溪。溯溪而上,谷狭山峭,悬石夹道。相传吕洞宾曾在此修道 成仙。后人在此架桥筑楼,凿岩开洞,名之“香溪洞”。 地址: 安康城南约5公里
自然景观有香溪、镜儿湖、黑龙泉、苍古旱柳、古柏凌霄等数十处,人文景观有:纯阳楼、炼丹炉、驾云桥、凌霄亭、玉皇阁、溪园、得月轩、望江楼和“香溪八洞”,是一处融人文自然于一体的园林式景区。
香溪洞风景区总面积10余平方公里,分香溪洞、三天门、蜈蚣山、牛蹄岭五个景区,有50多个景点游香溪洞,从山底洞盘山小路曲折而上,经3个“天门”。停立 “天门”遥瞰汉江一带,安康城廓楼舍错综,风帆点点,烟树参差,远山如熏。三天门上建有石壁青瓦小屋1间,门上横额石刻“去天五 尺”4个大字。再上有纯阳洞。洞内有百祖塑像1尊,壁间有石刻 “来往大千须半日,金州南畔有柴扉”,“仙人已乘降龙去,羽士还疑化鹤来”,“古洞深深碧嶂前,遗踪共说有神仙。春风香送桃花雨,晚 日晴熏玉树烟”等诗句。这些诗文不仅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吕祖的传 说故事,也对香溪洞的美丽景色作了细致入微的描写。除此之外, 还有药王洞、龙王洞、龙泉、八仙洞、下棋亭、架云桥、通天梯、玉皇 阁等名胜古迹。
据《重续兴安府志卷二十》记载:去城东南七里有香溪,八洞对开,一桥横亘,楼台掩霭,竹林森森,安阳之胜景也。府志中所说的七里,应该是从古城南门(今金州路和兴安路十字)算起蜿蜒上山的步道。如今随着安康城市建设发展,香溪洞已经逐步成为安康的城市公园。
沿着香溪路缓步而上,通过头天门和书有“去天尺五”横额的二天门,转弯即到香溪洞入口三天门,门楼为明清风格的建筑。由此而入,是一条卵石铺就的曲径,两边树木高耸,遮天蔽日,凉风习习,即便是在盛夏,也感觉不到暑热。前行不远便是纯阳楼、炼丹炉、传说是吕洞宾超度郭尚炼丹之处。再稍往前是纯阳洞,洞内有吕祖塑像一尊,相传是明代吕岩参元修道的地方。洞内两壁摩岩题刻“来往大千须半日,金州南畔有柴扉”、“仙人已乘降龙去,羽士还疑化鹤来”等诗文。出洞转至药王洞、上行为三茅洞,下行为龙王洞,前行至文昌洞,再行为八仙洞,其右为慈航洞,与七洞相对应的是祖师洞。
过了八洞,来到传说中张果老倒骑毛驴的驾云桥。桥下溪流潺潺,在溪水之上辟有由回廊、曲桥、楼阁、松亭、花轩、龙泉组成的溪园。溪之下游为龙门谷,谷崖上凿有仙人古洞,溪畔建有草亭。溪水经驾云桥飞泻下,激起浓浓水雾,仿佛把桥托在云雾之中,加之周围古木交荫、鸟语花香,飘飘如临仙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