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是中国广东省所管辖的地级市,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中山市不但地灵人杰,更以风光的古朴而自然闻名于世。改革开放后,中山市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跻身于广东的“四小虎”之一。中山市是中国以伟人名字所命名的城市之一,在古时称为香山。由于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于1866年11月12日诞生在香山县翠亨村,后来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功绩,1925年时,香山正式改名为中山,并以“博爱、创新、包容、和谐”为中山人精神。中山市的民间传统艺术非常丰富,其中以中山民歌、舞龙狮鹤凤、崖口飘色等最为著名。【香山文化】
香山文化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的同步发展过程中,为岭南文化添彩增色。香山文化的演变与发展过程经历了汉唐宋元萌芽期、明清积累期、近现代成熟期和当代发展期四个阶段。特别是在近现代和当代改革开放两阶段最为繁荣。香山文化的精髓主要概括为崇文尚武、顺应自然与重视商业这三个价值取向。香山文化虽然是以多元文化并存为其开放包容的表现,但是,香山文化在本质上并没有因不断地吸纳外来异质文化而丧失自己的本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特征。相反的,香山文化在海纳百川的包容中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不断地实现了自身的提升。【凉茶文化】
中国的凉茶历史悠久,早在公元306年,东晋时期的道学医药家葛洪所遗下的医学专著和后来的岭南温派医家总结劳动人民长期防治疾病过程中的丰富经验,形成了广泛为广东人民所钟爱的凉茶并世代相传。凉茶具有其特殊的文化底蕴:因黄飞鸿早就享誉海内外的“宝芝林”;“王老吉”的创始人王泽邦被称为“药侠”。凉茶的配制技艺是以家族世袭的方式传承的,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文革时期,凉茶文化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但其在港、澳地区却得到了很好的传承。2005年底,凉茶已被广东省中山市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艺术】
中山咸水歌是民歌的一种表现形式,早在明末清初就已经流传于广东中山、番禺、珠海、南海等沿海和河网地带的农民和渔民之中。中山咸水歌是渔民以广州方言所演唱的一种渔歌,又叫做“咸水叹”、“叹哥兄”、“叹姑妹”、“白话渔歌”。在中山坦洲咸水歌的历史最为悠久,而且流传广泛以及曲目丰富,现如今仍然流传着传统的唱法,其所唱的即兴性很强,基本都是随想随唱。咸水歌传统的内容以情歌为主,其代表性曲目有《对花》、《海底珍珠容易》等。【传统民俗】
崖口飘色是非常具有中山地方传统特色的民俗和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是由当地的人民群众通过长期的生产劳动以及生活实践共同创造并且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产生与发展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优秀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以及民间文化的创造力。崖口飘色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民间艺人,其中向西堡的谭存就早在清朝光绪二年开始制作飘色,其代表作《琵琶精》、《鱼虾大顺》直到现在都广为流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