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惠州市惠城中心区,由西湖和红花湖景区组成,总面积21.8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35平方公里,是以素雅幽深的山水为特征、以历史文化为底蕴、以休闲和观光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素以五湖、六桥、十四景而闻名,其山川秀邃、幽胜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隐现于树木葱茏之中,景域妙在天成,有“苎萝西子”之美誉,并有“大中国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的史载。历代以苏东坡为代表的400多位文人墨客曾踏足惠州,为西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近代孙中山、周恩来等领导人在惠州从事过革命运动,在西湖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这些历史古迹和革命胜迹与西湖的青山秀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位于西湖西南部的红花湖景区集防洪、供水、旅游、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独具崇山峻岭、清流碧翠、天然野趣的特色。其北面高榜山雄峻蔚然,势若龙盘,地貌钟灵毓秀,有“惠州白云山”之誉,是市民登高揽胜、健身运动的最佳去处。
一、概况
惠州西湖面积辽阔,湖岸弯环曲折,湖上洲屿点缀、三面青山环抱。湖泊东西最宽处达10公里,南北最长达8公里,面积最大时有10平方公里,湖区面积约80平方公里。在烟波浩淼的湖面上,堤桥如带,把湖面分割成五大部分,素有“五湖六桥”之称。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赞惠州“山川秀遽”。这里是广东著名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据张友仁的《惠州西湖志》说:“东汉时,湖上犹有狼虎居之,无所谓湖也。”那时。湖区一带大概还是一片狼虎出没的草丛洼地。但到公元三一八年东晋元帝时,“兴建龙兴寺于湖上”(《惠州府志》),可见东晋时湖已形成。唐代在惠州筑开元寺,北宋余靖写的《开元寺记》中描写这一带风景:“重山复岭,隐映岩谷,长谿带幡,湖光相照”。从这些历史记载推断,惠州西湖大概成于东汉后、东晋前这一历史时期。
惠州西湖的建设始于北宋时。州守陈偁最早经营西湖,他“引湖灌田,兼鱼、藕、蒲、苇之利”,使西湖“施于民者丰”,被称作丰湖。同时还在湖上筑堤造桥,修建亭榭,使丰湖当时被誉为“广东之胜”,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大文学家苏东坡被贬谪到惠州,他把丰湖称为西湖,一来湖位于城西,二来也因惠州的这个湖泊的风景与他熟悉的杭州西湖一样美丽。从苏东坡以后,惠州西湖就叫开了。
清代美术家戴熙称惠州西湖“西湖各有妙,此以曲折胜。”确是恰当的评价。此外,清代惠州知府吴骞还作了《惠阳纪胜》诗,将杭州西湖与惠州西湖作了一次对比:“杭之佳以玲珑而惠则旷邈;杭之佳以韶丽而惠则幽森;杭之佳以人事点缀,如华饰靓妆,而惠则天然风韵,如娥眉淡扫。”把惠州西湖比作未入吴宫前在苎萝村浣纱的西施,道出了惠州西湖的特色是:天然美。
二、五湖景点
五湖景点为平湖、丰湖、鳄湖、菱湖、南湖。
平湖景区
范围:北以下角东路、拱北桥至东江为界,南以苏堤为界,东至环城西路,西至西山、孤山和准提阁山,面积79.5公顷。
现状;平湖景区最典型的自然景观是洲岛景观,最典型文化景观是东坡文化景观、道教文化景观和佛教文化景观。其中,孤山是体现东坡文化的重点区域。纪念内容还不够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元妙观是惠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周边均为民宅所包围,不能充分体现其特色等。
规划;建设孤山东坡园,进一步完善孤山苏迹景点,突出东坡寓惠的生活和文学创作;整修朝云墓、六如亭等相关旧迹;恢复古熙春台这一景点;元妙观周边(以慈云路为界)恢复“桃源日暖”旧景等。
丰湖景区
范围;北以苏堤为界、南以圆通桥和鹅岭路为界、东至环城西路、西至螺山,面积约113.5公顷。
现状:丰湖景区最大特征是堤桥纵横,北有苏堤、西新桥,中有陈公堤、明圣桥,南有圆通桥,均为惠州西湖名迹。丰湖的人文氛围自古浓重,西湖花岛上曾建有丰湖书院。西湖沿环城西路一带游赏面积有限;黄塘半岛(花岛)旧时为丰湖书院、泌园等,建筑密度较大,仅有临湖一侧有少量游览用地。
规划:重建荔浦风清景点,花岛中分别以丰湖书院匾刻、御书园、湖上五先生祠、太守祠、西湖博物馆等为主要景点,恢复香隐、啸花深处、留云亭、过帆亭、琴台、黄塘晚钟等景点;并在现状空地一带拓宽水域,种植荷花、养殖观赏鱼类,形成观鱼(轩)景点;螺山山顶恢复原有的万松径等景点,螺山与小架榜山之间的山坳处种植桃林,恢复桃花源景观(武陵春色)。
南湖景区
范围:西北以鹅岭北路为界、西南以鹅岭东路为界、东至惠州市第一中学,面积48.4公顷。
现状:南湖景区旧时主要名迹有唐代的开元寺,宋代李氏山园、唐庚故居、清代今是园,均久废。主要景点只有飞鹅揽胜和南苑绿絮。
规划:建设以飞鹅岭为核心的景群。在南湖边飞鹅岭下建设以生态为主题的景点“龙塘挹丽”;在惠州市一中的第二操场建设园林“今是园”。
菱湖景区
范围;东北以太保山为界、南以丰山、白鹤含书为界(不含丰山、白鹤含书)、东至下角中路、鳄湖路,面积约55.0公顷。
现状:大量陆域被挤占,景点建设较为滞后。
规划;景观结构为三个主要景点:怡园、犹龙剑气、横槎小隐,由两条滨湖路串联:菱湖二路、丰山前路。
鳄湖景区
范围:东北以烟霞堤、丰山、白鹤含书为界,东南以凤山为界,南至紫薇山、小鳄湖,西至古榕山。面积约128.3公顷。
现状:游览用地不多,历史遗迹被淹没,游赏性较差。
规划;完善“丰山浩气”,增加丰山耀彩、浩气长存、桃林叠翠等景点,使丰山成为弘扬东江文化的景群。恢复紫薇山庄纪念堂等。
三、西湖八景
苏堤玩月
苏堤是北宋苏东坡留在西湖的名迹之一,横亘平、丰湖之间,堤上筑有西新桥,是北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由东坡资助修建。东坡当年捐资修堤,是体恤惠州人民划船涉水之苦,也在平湖丰湖之间筑起了一条观赏西湖风光的通道,尤其是每至月半,月明星稀,堤上赏月往往令人心旷神怡。九百多年间,苏堤西新桥几经修建,堤上湖上,月色依然,历史的变革,世事的沧桑尽写其间。每当月明星稀,水面金波璀璨,湖光月色,景同瑶岛,清文学家吴骞有诗云:“茫茫水月漾湖天,人在苏堤千顷边;多少管窥夸见月,可知月在此间圆。”故称“苏堤玩月”。
玉塔微澜
玉塔即泗洲塔,始建于唐末,现存塔为明万历年间重建,建国后人民政府曾多次出资整修。它建在平湖西山上,端庄挺秀,是西湖内最引人注目的景观。当年苏东坡寓居惠州时对此塔情有独钟,称之为“大圣塔”,并在其著名的《江月》诗中对湖光塔影有精彩的描绘:“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每当月夜,明月东升,微风舒波,塔影卧湖,湖天荡漾,塔光摇曳,遂成一幅难描难画之微澜玉塔图。玉塔微澜一景由此流传至今。
孤山苏迹
孤山是西山湖东之小山,因四面环水孤处于湖中而得名。宋时山有栖禅寺,时人称栖禅山。山上松林下有苏东坡侍妾王朝云墓及六如亭,环境幽静宜人。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辟为游览景点,先后建有登山亭廊、东坡纪念馆、东坡寓惠书迹(碑墙),和东坡居士塑像。这些建筑物依山而设,依势而建,因景而立。按不同建筑为主景,创造不同的园林空间,使整个景点既有石径通幽的山林野趣,又有开阔通畅的堂馆庭园。游人至此既可饱览湖上风光,又可访古探胜、休息、品茗。是集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游览胜地。
留丹点翠
留丹点翠是点翠、枇杷两洲的统称。这里湖光萦绕、林木常青,在潋滟湖光映衬下,显得格外碧翠夺目。洲上古树苍翠,留丹殿阁红墙碧瓦,朱红圆柱,掩映于扶疏绿叶之间;四面碧波千顷,景色犹似湖中琼阁。南面筑有九曲亭桥与孤山相连;北面建有偃龙桥与芳华洲相接。明代才女孔少娥曾在《点翠洲诗》中赞曰:“西湖西子两相俦,湖面偏宜点翠洲。”故历来有点翠洲之名,为惠州岛景之冠。辛亥革命后,为纪念“马鞍之役”牺牲的烈士,洲上建“留丹亭”,并集苏东坡、文天祥句为联:“殿阁生微凉,呼吸湖光饮山渌;天地有正气,留取丹心照汗青。”故有留丹点翠之景称。
苏华秋艳
芳华洲原是湖中一岛,与元妙观隔水相望。北宋时,洲上有逍遥堂,州守赵汝驭为之题额。苏东坡经常来芳华洲寻幽访友,过逍遥堂问疾何道士,有“问疾来三士,浇愁有半瓶”“幽寻本无事,独往意自长,钓鱼丰乐桥,采杞逍遥堂”的诗句。后来,逍遥堂荒废了。惠州镇守使刘达庆在逍遥堂旧址筑芳华亭,后又倾圮。今洲上重建逍遥堂,南有偃龙桥与点翠洲相连,北有迎仙桥介于元妙观之间,还有一座园林别墅式的西湖宾馆,隐现于茂林修竹之中,颇具幽趣。花洲在其东,横舟即至;丰渚据其北,近在咫尺。深秋时节,洲上一群群挺拨的池杉和水杉在万绿丛中脱颖而出,像火焰似朝霞,和金碧辉煌的亭、榭相映争辉,构成一幅西湖秋景。
西新避暑
西新原叫西村,在披云岛上,即现惠州宾馆所在地。苏东坡《西新桥诗》:“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即此。明代万历年间,岛上建有西新园,园中树木嫩绿婆娑,荫可蔽日,内有留书楼、浩然亭、放生池等。清吴骞有诗云:“堤边修竹间垂杨,绿嫩繁荫夏景芳。飞阁窗开无暑到,蝉声唤起满湖凉。”“夏日苦炎暑,泛舟乘好风。西新清且胜,宛若憩瀛蓬。”“西新避暑”因而得名。今园中亭台楼榭,以园而设,依景而立,巧妙地创造了园中有园,岛外有岛的不同园林空间。进入此园,夹道蒲葵绿荫楚楚,临湖亭榭习习生风;隔湖浮碧,一桥飞渡,石林竹径,别有洞天。园景布局与四周的湖光山色,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堪称避暑胜地
花洲话雨
百花洲,原是平湖中花圃,分莳繁卉,灿烂芳菲,香风半湖,古称花墩,后冠以花洲佳名。旧有落霞榭,有“四面湖山抹落霞”的诗句。古往今来,游人爱到此观花赏景。清代诗人宋湘有《花洲曲》,翰林梁鼎芬的“花墩花放白青红,蝴蝶双双扑晓风”的隽永诗句正出于此。“忽惊豪雨来天外,洒向平湖万斛珠”,每当雨时,榜岭烟雨空濛,云翻雾复,在此观景,骊光最佳,故有“花洲话雨”之景誉。今百花洲建有盆景园,在落霞榭旧址处辟有刘仑画阁,花卉盆景增辉,使百花洲更加绚丽多姿。
红棉春醉
红棉春醉指的是明月湾前的小岛。古有湖光亭,因形如船,故称“船亭”。岛上红棉苍劲,前人有“云水空蒙草树妍,湖山幽赏晚晴天,绕亭花放红于火,万绿丛中看木棉。”的诗咏相赞。现建有红棉水榭和明月湾建筑组群巧妙地联为一体,有“数株霜树缀木棉,水榭装成似画船。豪饮将军宴请客,此间风月不论钱”的绝句品评。每当榜岭春明,平湖日暖,万花竞放,如晴空火盖;风吹花落,争染绿波,如流红逐水;棉絮飘忽,若滚春雪,实为惠州西湖别开一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