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第一个符合现代国际经济发展要求的保税区

家乡区县: 天津滨海新区

     1991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10月11日天津市政府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天津港保税区正式招商,12月21日保税区首批企业开工建设。是中国北方第一个符合现代国际经济发展要求的保税区,位于天津港港区内,总面积8.5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天津港保税区的国际货物分拨功能、商品展销功能、生产资料市场功能,以及金融、外汇、保险、信息等服务功能已经形成,并日趋完善。目前,已建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全方位服务体系,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客商投资置业。

     截至2005年底,保税区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6亿元,进出区货物总值764亿美元,协议外资105亿美元,外资实际到位近50亿美元,有5700多家中外企业,其中世界500强投资的企业57家。吸引了美国美林、加拿大玛格纳、荷兰飞利浦、瑞士名门、日本川崎、丰田通商、新加坡叶水福、香港嘉里、东方海外和中集集团、九三集团、金威啤酒等一批跨国企业和国内上市公司。建成了国内最大的粮油加工基地和番茄制品出口加工基地,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机械及汽车零部件、金属制品、高新纺织、绿色食品 保税区分布图

等产业集群。先后开发建设了空港物流区、空港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设立了全国第一家空港保税区,实现了海港政策功能向空港的延伸,形成了"三个区域、五种形态"联动发展的格局。

天津保税区 于1991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位于天津港港区之内,开发面积5平方公里,是我国华北、西北地区唯一的、也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保税区。作为高度开放的特殊经济区域,保税区具有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临港加工和商品展销四大功能,享有海关、税收、外汇等优惠政策。

建区15年来, 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帮助下,始终以建设现代国际物流中心为目标,主要经 天津港保税区国际汽车城大厅

济指标以年均 30% 以上的速度增长,位居全国保税区前列。截至2006年底,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32.5亿美元,外资实际到位57.7亿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5.6亿元,有中外企业11638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62家。保税区每平方公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0亿美元,产生税收4.5亿元,是开放区域资金密集度和单位效益较高的地区。

2006年,区域经济在继续快速增长,完成合同外资24.9亿美元,外资实际到位9.2亿美元,合同外资是全市总量的30.7%, 占全国保税区总量的40.29%特别是现代物流发展迅猛,全年进出区货物总值254.2亿美元,分拨销售进口汽车5.1万辆,继续保持全国最大的进出口汽车基地位置。在进出区物流中,天津占40%,北京占30%,华北、西北及其他地区占30%,服务京津地区、环渤海地区和中国北方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2011年4月20日,全球最大基因测序企业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与天津保税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协议,在空港经济区设立其北方基地。

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科学、技术、产业一体化发展,其新一代测序能力位居全球第一,生物信息开发及超大规模生物信息计算与分析能力处于全球领先,完成了多项国家级项目并从事多项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活动。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约20亿元。此次在空港经济区设立北方基地,主要发展生命健康、生物育种的研发及运营业务,供应我国北方市场,力争5年内产业规模达到10亿元。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 保税区以保税为特色, 临港为依托,形成了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和出口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环渤海区域乃至中国北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

一、联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窗口和桥梁

区内300 天津港保税区国际汽车城大厅内的迈巴赫

0多家贸易公司,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往来,进出口总额每年以 50% 以上的速度增长。

二 作为国际货物大进大出的绿色通道

保税区已成为国际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先后吸引了美国UPS、德国大众、德国奔驰、瑞士名门、瑞士地中海、丹麦马士基、新加坡叶水福、日本丰田通商、香港东方海外、香港嘉里等500多家跨国物流企业,分拨配送货物达2000多个品种。

三 吸引国内外投资的聚集

我们努力营造国际化的投资环境,加快通关速度,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世界500强企业中有62家在保税区投资。

四 改革开放先行先试试验区

在全国保税区中,把国家要求与天津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率先实现地方立法,形成了海空两港一体化运作的物流体系。

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已经由过去单一的海港保税区,成为拥有海港 天津港保税区

保税区、空港保税区、空港加工区、空港物流区和保税物流园区“三个区域、五种形态”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具备了开放区域的多种资源、政策和功能优势

 

徐璐(2014-10-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