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诞
菠萝诞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菠萝庙又称波罗庙,位于广东广州黄埔庙头村。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了。
南海神庙是古代祭海的场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于1992年 2月到这里考察,证实这里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该庙自隋唐以来,受历代皇帝的敕封,地方官吏的祭祀,民间善男信女的顶礼膜拜,因而庙宇日隆,香火日盛,俨然成为国内一大禅庙。在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南海神庙及邻近的浴日亭均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大海更在小海东,西庙不如东庙雄。南来若不到东庙,西京未睹建章宫。”这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游览南海神庙时留下的千古绝唱。
菠萝诞
庙西有一小岗上有“浴日亭“。宋元时羊城八景之一“扶胥浴日“即指此处。
每年农历二月十一日到二月十三是广州民间传统的“菠萝诞”。其中二月十三是“正诞”还会盛大的庆祝仪式。有不少善信从珠三角等地前往南海神庙进香祈福。庙前摆卖的“金菠萝”“菠萝鸡”“菠萝棕”“祈福风车”十分抢手,人们祈求能为自己带来好运。[1]
2005年,市将该景区下放黄埔区管理,并开始周边环境整治;2006年,为迎接瑞典仿古船“哥德堡号”访穗,市、区政府斥资建设了3万多平方米的景区广场和湖景区。景区面貌焕然一新,并成功打造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品牌,于2011年1月获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景区介绍
南海神庙由庙前码头、海不扬波牌坊、头门、仪门及东西复廊、中庭天阶、东西廊庑、拜亭、大殿、后宫及关帝庙组成。庙的西南侧有章丘冈,冈顶有浴日亭。南海神庙留下皇帝祭祀御碑很多,文化名人在庙活动也多,留下的诗碑、赋碣不少,被称为南方碑林。
据史料记载,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和世界海上贸易往来中,中外海舶出入广州,第一站都要到南海神庙拜祭以祈求海神保佑出入平安,一帆风顺。可以说,南海神庙承载着世界海上丝路的千年繁盛。隋唐时期,由南海神庙起航的“广州通海夷道”长达1.4万公里,当年满载中国丝绸、陶瓷、茶叶和香料的浩浩船队从这里驶向西亚、东非,最远抵达欧洲,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至1784年,美国第一艘商船驶达广州黄埔,从此开通中国至北美洲的航线。
1732年3月7日,瑞典东印度公司派往广州的第一艘商船从歌德堡启航,直抵广州黄埔,此后东印度公司商船的132次亚洲航行中,只有三次到印度,其余都以广州黄埔为目的地。其中代表性的“歌德堡号”于1739年1月至1745年9月间先后三次来访黄埔。广州黄埔与歌德堡作为中瑞两国的重要口岸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两个城市间的密切关系源远流长,因此可以说,南海神庙是中瑞贸易往来和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乘坐“和平之舟”到达广州后,第一站就参观考察了南海神庙,并确认这里是中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今天的南海神庙已经历代重修,既保留了原有风格,又挖掘出土了大批宝贵的文物史迹,是世界海上贸易的重要见证。庙内现存文物众多,历代皇帝都派官员到庙中举行祭典,留下不少珍贵的碑刻,有“南方碑林”之称。广州市古树名木的第1至第8号均在神庙内,位于庙西的一棵皂荚树已有390年历史,其它几株木棉、海红豆等树龄均在200年以上。庙西章丘冈上有“浴日亭”,宋元时羊城八景之一“扶胥浴日”即指此处,亭内立有苏东坡诗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