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楼,俗称“八角亭”。位于沅江市区的东北角。建于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
魁星楼高15米,为三层三檐六方,尖顶楼阁式建筑,建造美观,既具有南方古建筑的清秀风格,也具有北方古建筑的庄重气质。
每层飞檐翼角高翘,角首均置琉璃饰品,底下层为龙,中层为凤,上层为鱼,造型生动美观;三层檐面的十八条屋脊,都在琉璃花架上饰花草;楼阁尖项为三个球状琉璃宝葫芦。远远望去,金光闪闪,十分壮观。这里历来是游人观赏南洞庭湖胜景的佳地。二楼供奉道教认为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奎星神,又称“魁星菩萨”,因此历代文人都来此顶礼膜拜。“浩渺江空接翠微,高楼远眺思依依”。置身此楼,清代诗人的“浩渺”之感,“依依”之情,就会跃然再现。
魁星楼的第一层外围为砖墙,墙厚35厘米,六方无窗,东南方为正面,正面开有一门,与万子湖中的凌云塔遥相对应,门洞为拱形,高2.56米,宽1.1米,安有两扇木制厚门,可以关锁,阁内有六根金柱,每根直径一市尺,金柱从底层直至楼顶,是此楼的主心骨。楼的第二层、第三层和顶部,全为木结构,二楼、三楼六面皆窗,都安有可以开合的窗页36扇,每扇窗页都雕刻了美观大方的图案,窗外均有回廊和挡风板。楼阁底层至三层,有木梯相连,游人可沿梯攀登,打开窗户可观赏到洞庭湖光水色和繁华的街景。
建国以前,魁星楼一直敞开,白天文人绅士来此烧香求赐,晚间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投宿之所。
二十世纪初,毛泽东青年时候在长沙读书时,于一次暑假期间到安化、宁乡、益阳、沅江进行社会考察,曾游览过魁星楼。
抗日战争时期,帅孟奇主管中共地下常益中心县委工作,曾在此楼召开过秘密会议。
1962年,帅孟奇回湖南视察工作,再次登楼观光,并指示要加以修缮保护。
1963年,沅江县人民政府拨款进行了修缮。
1980年5月,沅江县人民政府公布此楼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6月,沅江市人民政府拨款进行了全面维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