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的悠久历史

家乡区县: 武汉市蔡甸区

   

     蔡甸区位于华中第一大城市武汉的西大门,位于武汉市西郊,地处汉江与长江汇流的三角地带,江汉平原东缘,地跨东经113°41′-114°13′,北纬30°15′-30°41′之间。北傍汉江与东西湖区唇齿相依,南临通顺河与汉南区山水相连,东濒长江与江夏区隔水相望,西与汉川区交错接壤,东北邻汉阳区,西南邻仙桃市,地处长江和汉江夹角地带,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距武汉中心10公里,距汉口火车站、武汉港各20公里,距天河机场30多公里。蔡甸资源丰富,南湖水质清纯,景点密布;环绕6个街镇的沉湖水系,鱼肥水美,百鸟鸣栖,有天然珍稀湿地保护面积150万亩;闻名遐迩的莲花湖穿布城关,形成“三面荷花一面柳,满城春光半城湖”的亮丽风貌;境内的“江汉平原第一峰”九真山、佛教圣地嵩阳山,均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蔡甸区前身为汉阳县。商末周初,先隶南国,后属郧国。春秋战国时期,隶属楚国。秦统一中原时,属南郡。西汉时,北部属安陆县,南部滨长江一带属沙羡县,同属江夏郡。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置沌阳县。东汉末建安初年,复为安陆县。三国时,魏、吴分据江夏郡,置石阳县(又名石梵)、沙羡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石阳为曲阳;惠帝永兴二年(公元305年),改曲阳为曲陵,复置沌阳县。南北朝时属郢州江夏郡、司州汉阳郡,置沌阳、滠阳县(后废)。隋属置沌阳、汉津县。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因汉津县位于汉水北岸,依“山北为阴,水北为阳”的旧例,改名为汉阳县。唐先后隶沔州汉阳郡、鄂州江夏郡。五代十国时,先后属吴和南唐,仍隶鄂州,为汉阳军(领汉阳、汉川)治所。宋初,属荆湖北路汉阳军。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公元1227年),改汉阳军为汉阳府,隶属湖广行中书省。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撤汉阳府,县属湖广布政使司武昌府;十三年(公元1380年),恢复汉阳府。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湖北、湖南两省分治,汉阳府隶属湖北布政使司,仍辖汉阳、汉川两县。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湖北布政使司将德安府孝感县和黄州府黄陂县划为汉阳府的辖地。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又将安陆府沔阳州列入汉阳府管辖,从此汉阳县成为附郭首县。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准汉阳、汉口分治(阳夏分治),汉口镇及周围数乡从汉阳县分出,另立夏口厅,同属汉阳府。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汉阳府为汉阳县,属湖北省江汉道。后又属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蒲圻专员公署第一和第三行政督察区。1926年,成立中共汉阳县委会(县委机关设汉阳城区)。1932年,与汉川建立中共川阳县委会。1941年,与黄陂、孝感建立汉孝陂边区工作委员会。1948年,与沔阳汉建立中共川汉沔县委、县政府。1949年2月,川汉沔县委分为沔东县委和川汉县委, 川汉县委辖4个区,其中有汉阳一区和四区;4月撤销川汉县委、县政府;5月16日汉阳县全境解放,同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恢复汉阳县建制;7月, 正式建立汉阳县人民民主政府;8 月, 改为汉阳县人民政府, 隶属沔专区。1951年,汉阳县改属孝感专区。1959 年, 划属武汉市。1960年,复属孝感专区。1975年,划归武汉市为武汉市四个郊县之一。1992年9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汉阳县,设立武汉市蔡甸区,其行政区域不变,区治仍设蔡甸街。

 

一站到底GO(2014-10-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