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城隍庙是广东省内现存最大规模的同类古建筑。位于揭阳东门城隍街,建于宋绍 兴十年(1140年),明洪武二年( 1369 年)县丞许德重建。为省级重点保护文 物单位。揭阳城隍庙建筑融合了明清建筑风格和潮汕地方传统工艺特色。主体建筑为 木、石承载结构,力学结构科学严谨。大殿四壁仅仅起着防护作用。建 筑结构防震性 能很高, 历经明代以来几十次地震, 巍然不动, 成了今人研究古代建筑的标本。 据《揭 阳县志· 坛祠》载,城隍庙在城东解元坊,深二十六丈,广八丈。城隍庙庙宇以大殿 为中心,南北一中轴线,左右两廊、两厢为对称建筑,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牌楼、 大门、大殿、钟、鼓楼、后殿(夫人厅),总面积有 2000 多平方米。城隍庙具有宋 明建筑风格和地方传统艺术特色。大殿为它的主体建筑,是供祀伯府大人的殿堂,大 殿正中供奉城隍公,盖因城隍是“彰善惩恶,护卫邦国 ”的神,殿下设注福、判官、注 禄、彰善、三官爷、注生娘等诸神的牌位,协助城隍神彰 善惩恶。后厅则奉祀城隍夫 人,俗称夫人厅。历代许多文人骚客,达官贵人,在这里吟诗咏和,留连忘返,留下 了许多珍贵的墨宝。包括楹联、匾联、灯橱联等,共有 32 幅,主要宣传道教,以地 方史实故事阐述作为喻体的教义,最为著名的一副对联是:为善不昌祖宗必有余殃, 殃尽则昌;为恶不灭,祖宗必有余德,德尽则灭。近几年来,修葺一新的城隍庙吸引 了许多海内外的侨胞、有识之士纷纷前来瞻仰,并为该庙泼墨题匾书联赋诗,大大地 提升了城隍庙的知名度,使之成为揭阳的一处重要的名胜古迹。 1989 年被广东省人 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