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风土人情

家乡区县: 湛江市徐闻县

春风习习,春意盎然。阳春三月,我们坐着旅游大巴,到大陆最南端的徐闻去旅游参观。一路上,树木、花草、庄稼,充满了勃勃生机;形态各异的石头,粗犷、古朴,显出了大自然的感人魅力,让我们想起昔日海上丝绸之路,想象当年在这里曾发生的故事。

“中国大陆最南端”高耸的灯塔让我们体会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大汉旗台让我们感受到昔日雄壮豪迈的“大汉雄风”,仰视三石狗回味古人追求的“福禄寿”,远眺海上鸟巢想象先贤们的智慧。拥翠湖中,绿水清澈,童子骑牛情无限;观海长廊,椰树伟岸,游人观赏兴趣浓。“状元门”下,留下了人们对前途的渴望;“延客堂”里,解放海南岛的光辉历史重现眼前。指路灵石、红树林、盐田、庙宇、高塔、酒桶、神女泉、索桥、小舟……一处处景点让我们目不暇接,使我们浮想联翩。

最让我们难忘的是那些石头上留下的独特的文字,让大家冥思苦索,讨论不休,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块石头上刻着“天生我财必有用”。本来大家对“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一句还是熟悉的,那是李白的长诗《将进酒》中的句子,下一句是“千金散尽还复来”。意思是说,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黄金,也能够重新得到。而这里,“材”变成了“财”,是写错、通假还是有意为之,想表达什么意思?大家各抒己见,后来基本得到共识,大概是“既然老天给了我这些财富,就应该有用它来干一些有用的事情,干一番事业”吧!可是财从何来呢?“欲拔贫,诣徐闻”似乎告诉了我们。

大家对壁上《唐<元和郡县志>》上的篆书“欲拔贫,诣徐闻”,也是经过一番讨论才猜出结果的。现在从湛江各县(市)区看来,徐闻还谈不上最富有,然而,据唐朝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记载:“汉置左右候官,在徐闻县南七里,积货物于此,备其所求,与交易”。可见在汉代开始,徐闻的贸易市场已经比较繁荣,而且开始了我国最初的海外贸易,启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远航。徐闻有这么好的水陆环境,这么好的气候自然条件,又遇上“十二五”这样的大好时机,快马加鞭迎头赶超,何愁不富呢?

在徐闻,议论最多的应该是康有为题词的那块石碑了。有人说是三个字,是“奋无国”、“奋回国”、“育春国”;有人说是四个字,是“大同春国”、“大回春国”、“大同无国”,总之是各抒己见,争论不休,给旅途增加了更多的趣味。南海先生康有为什么时候来到这里,又怎么提下这几个字的,大家都说不上个所以然。

后来我们才知道,这几个字是“大同无国”,源自康有为的《大同书》,表达他“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的理念,由“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的2008珠江小姐环保行从佛山带到徐闻来,让这块“大同无国”的碑石作为珠江文化与海洋文化的紧密融合的基石,让康有为的“世界大同、没有国界”的理念深入人心。

个人能力主页:http://www.wm23.cn/KG19950205
个人新浪微博:http://weibo.com/3582956645
个人梧桐子微博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46825998.html

装加(2014-10-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