饹馇又称咯扎,一种河北唐山的汉族面食小吃,用豆面做成饼形,切成块,熬菜吃、炸着吃或炒菜吃。是百姓逢年过节,婚丧喜庆,迎来送往的必备之物。在当地,甚至还有“不吃咯扎宴,不算到唐山”的说法。
饹馇是河北唐山创造的小吃,但饹馇名称却是来源于慈禧太后的命名。而在唐山的民间对“饹馇”一词的来源却流传着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椐说当清王朝在遵化建东陵以后,守陵人为讨得皇家的欢心,就把这一特产送进了皇宫。当时的慈禧太后吃饭有个习惯,端上来的菜最多只夹两口就撤下。有一次,御膳房端上了醋熘咯扎,她一看没有吃过,问了声:“这是什么菜呀?”太监赶忙回答:“还没起名字呢,请老佛爷赐个名吧。”慈禧太后一边听一边吃了两口,太监就忙着往下撤。谁知,慈禧太后还没有吃够,就说了句“搁着”吧。太监以为这是太后赐的菜名,马上传下去:“老佛爷赐此菜名为‘ 咯扎’。”咯扎与搁着谐音,从此以后,咯扎的叫法便在民间流传至今,咯扎的身价也大大提高。
其实,饹馇原本是老百姓粗粮细做的产物。唐山地多,盛产绿豆。人们把精选的绿豆磨成豆瓣,用水发泡,漂去豆皮,然后上水磨成汁,再加水过箩去渣,经过三次去毛浆,待成洁白的淀粉后,再兑好汁,搅成浆糊状,用尖锅缓火摊制成圆形薄片,一张饹馇就做成了。这样做的饹馇清香诱人,富有韧性,拎起来不坏,折上也不会裂纹。
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种我最爱的吃法:炸饹馇千字
具体步骤:
1、黄豆面、面粉1:2混合,分两次打入两个鸡蛋,温水拌开;
2、将1分次用电饼铛摊成薄饼;具体操作方法是:使用平底锅或者尖底锅都可以。将锅烧热,用生猪皮将锅擦一层油润滑防粘锅。舀一勺豆面稠液到锅中立即用勺子打成面糊(估计达到7成熟),用铲子将面糊摊开成薄片,锅底下加火,当容易起边的时候出锅。
3、猪肉切碎,大葱切末,混合后放入调味料拌匀;
4、将肉馅放在薄饼上,然后卷起,末尾用稀面粉粘住;
5、放入油锅内炸至金黄;
6、食用时切斜块复炸或者煎炒均可。
这道菜做法简单,吃起来却是香脆可口,油而不腻。可以说是逢年过节,招待亲朋餐桌上的必备菜,无论是下饭还是下酒都是必不可少的。
小伙伴们,你们心动了吗,那就快亲手做来尝尝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