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徕渠又名唐渠,建于唐武则天年间,后经各代整修,渠口开在青铜峡旁,经青铜峡、永宁、银川、贺兰等县向北流去,到平罗县终止,全长322公里,有大小渠道五百多条,灌田90万亩,居银川平原十四条大渠之首。
宁夏平原早在2000年前的奏、汉时代就引用黄河水灌溉,目前引黄灌区有唐徕渠、汉延渠、秦渠、汉渠、惠农渠、西干渠、跃进渠等14条骨干灌溉渠;总长度1397公里,引水能力每秒744立方米,年引水量70亿立方米,灌溉面积21万公顷。
及至唐代,汉代旧渠得到全面整修,并有新建扩建,有名者计有汉渠、七级、光禄、尚书、御史、薄骨律、胡渠、百家、特进等渠。唐徕渠灌区的大规模开发,以及怀远县城(今银川)由黄河河西阶地前缘向阶地中央唐徕渠畔的转移,标志着灌区向地势低洼、湖沼密布、原有盐化土壤的平原中部发展,表明唐代生产力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唐徕渠流经银川市市区13公里。2001年,银川市决定对环境脏乱差、存在行水安全隐患的唐徕渠城区段进行全面整治、改造。银川市确定,在保证农业灌溉和行水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空间进行生态环境园林景观营造。将城区段由南至北分“远古、现实、未来”三个主题区域。南部衔接宝湖湿地生态公园,建有太阳广场、水车景观,突出中国古农业文明的主题;中部以南塘湖景区、徕凤广场、西门桥文化广场、清韵广场为主要建筑物;北部以自然开阔的草坪及体育广场、阳光广场等展示未来,使银川塞上江南、回族之乡、西夏古都特色融为一体。
唐徕渠畔,柳槐飘香,百花争艳,市民惬意休闲;西门桥头,车辆穿梭,秩序井然……更有2005年,唐徕渠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荣获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今非昔比,银川市唐徕渠如玉带绕凤城腰间,西门桥飞架东西,促湖城三区和谐发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