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为齐梁帝里有历史见证

家乡区县: 江苏省丹阳市

古城丹阳,历史悠久,古迹名胜众多。秦始皇东巡,凿云阳北岗,截直道使曲以厌“天子气”。刘宋王朝末年,在民间流行一首歌谣:“江左天子路,东城出天子”。时人猜测不一。《南史》载:“天子路,始皇所游或孙氏旧迹”。丹阳人看得很清楚,东城,不就是现在俗称百墓山的东城里山一带嘛!一首歌谣,扰得当朝天子坐立不安。一波末平,一波又起。曲阿彭山地区,常有五色祥云缭绕,还有龙吟之声。《南史》载:“高帝旧茔在彭山,冈阜相属数百里不绝。”

天时、地利所定,丹阳出天子。

帝王时代,早已逝去。近年来,常州又挑起“帝王故里”之争。真的假不了,假的岂容乱真。有事实为依据,历史作见证。

东汉王朝之前,江左诸郡县,无武进县名。到了三国鼎立之时,吴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吴大帝孙权,将古邑丹徒,改称“武进”,这时的武进,乃是丹徒更名。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分丹徒、曲阿置武进。这时的武进县,乃是曲阿分出去的地域。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又回归曲阿。

南朝宋齐二朝时期,武进县侨置东海郡下,郡治京口(今镇江)《宋书》、《南齐书》都有记载:“南东海郡下统郯、丹徒、武进……等县”。帝王故里之争,常州武进都不知是何居心。却只字不提“南东海郡”。

东城里、东城里山、彭山……等地名、山名,自古以来就在今丹阳地域。现今,东城村、彭山皆在丹阳市埤城镇属下。历朝历代,行政区域,虽屡有变更,但山名、水名,并不见变动。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分丹徒、曲阿置武进。这时的武进县城是从曲阿分出去的部分地区,决不是唐朝垂拱年之后的,现在所名的武进县。如果这一历史事实都弄不清楚,争论会永无止境。

《隋书·地理志》载:“江都郡统县十六,曲阿(今丹阳)有武进县,梁改为兰陵,开皇九年并入。”开皇九年,即公元589年,原“南东海武进县”,从此灭迹,只有曲阿古邑乃屹立于神州版图。

东城山因东城里、东城村而名。《南史》齐高帝纪就有“东城里”、“东城村”记载。今东城村为埤城镇张巷村委会属下。东城里山之名,见诸《梁书》。《梁书·皇后传》:“太祖献皇后张氏讳尚柔……葬武进县东城里山”。《至顺镇江志》也载此说:“梁建陵,武帝父文帝及张皇后所葬,合葬在武进县东城里山。”又“高祖德皇后郗氏,讳徽。……陵曰修陵”。这时的武进县,就是原曲阿境地分出去的地方,决不是现今分设武进、新北二区的常州市武进县。

东城里山下,古名萧塘,又名萧港,后称萧梁河,梁武帝所开凿,引江水入河并建了萧郭桥,在今访仙镇附近(今名西家桥)。《至顺镇江志》载:“庄陵,此地有港,名萧塘港,直入陵所”、“修陵,梁大同十年,武帝驾幸兰陵,谒建陵毕,辛丑,哭于修陵,诏曰:朕违桑梓五十余载,展敬园陵……”桑梓,故乡的代名。萧衍桑梓情深,并作还旧乡诗。

丹阳为齐梁帝里有历史见证。

丹 民

那么远&那么近(2014-10-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