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朱陈村

家乡区县: 徐州市丰县

朱陈村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丰县赵庄镇,有着久远的历史和很高的知名度。白居易的笔下风景秀丽的朱陈村,曾有“朱陈八大景”之说,分别为“龟探河源”、“三松合壁”、“一楼风寒”、“珍珠宝泉”、“卧虎石岩”、“蟠龙山区”、“叮铛响石”、“玉带涑水”。时光境迁,因种种原因如今“朱陈八大景”也多剩“断壁残垣”的身影,如今能看到的风景区,也只有于2006年6月26日被临沂市旅游局评为AA级旅游区以“珍珠宝泉”著称的宝泉寺公园。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朱陈村》,使丰县的朱陈村美名远扬。再加宋代诗人苏轼作:“题陈季常蓄《朱陈村嫁娶图》”,更使朱陈村进一步远播。据清《丰县志》载:朱陈村在赵庄,离县二十里,于开河得古碑于此。清代丰县人刘培丰曾在“拟朱陈村诗”中写道:“峨峨丰县西,残碑犹可扪。藤缠苍藓蚀,上书朱陈村。”这都与白香山诗中的“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氤氲”有违。自丰县有县志以来,志中均记述过朱陈村,但明清版本有别,清以出土残碑为据,不同于明代志书记载。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朱陈村》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死者不远葬,坟墓多绕村。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我生礼义乡,少小孤且贫。徒学辨是非,只自取辛勤。世法贵名教,士人重冠婚。以此自桎梏,信为大谬人。十岁解读书,十五能属文。二十举秀才,三十为谏臣。下有妻子累,上有君亲恩。承家与事国,望此不肖身。忆昨旅游初,迨今十五春。孤舟三适楚,羸马四经秦。昼行有饥色,夜寝无安魂。东西不暂住,来往若浮云。离乱失故乡,骨肉多散分。江南与江北,各有平生亲。平生终日别,逝者隔年闻。朝忧卧至暮,夕哭坐达晨。悲火烧心曲,愁霜侵鬓根。一生苦如此,长羡村中民。”
《朱陈村》一诗,一般认为是白居易感怀而作,成诗时间大概在唐德宗贞元十六、十七年(公元800—801年)间。虽然无白居易到丰县的记载,但写的是丰县朱陈村。可能因丰县为汉高故里,民丰物阜,风景很美的缘故;同时因自感身世凄凉,故假借丰县朱陈村来折射其自身的遭遇,如“我生礼义乡,少小孤且贫……东西不暂住,来往若浮云”。由此可见,此诗篇的用意,内容并非全部写实。按清《丰县志》载的朱陈村,现位于赵庄镇,为连绵不断的七八个小村落,附近村民称之为八大庄,其中有朱庄、陈庄两个自然村。一般认为是当年的朱陈村。另外,在安徽省萧县东镇,曾出土一块丰县界碑,此处距丰县城60公里,属丘陵地,因此有人认为朱陈村应在这一带才能与诗内容更符合。
自白居易朱陈村诗出,后人多以“朱陈”为联婚之代称,与“秦晋”义同,使朱陈村进一步印入人们的记忆。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ljmwq 

我的家乡:http://www.wutongzi.com/kan/jiangsu/xvzhou_fengxian.html 

进享自由(2014-04-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