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万人行 万人行慈善
中山是伟人故里,更是博爱的精神家园。上世纪初叶,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高举天下为公的博爱大旗,引领中华民族从混沌走向觉醒,中山因之闻名世界。100年后,勤劳智慧的中山人民用25年慈善万人行的厚重积淀,垒起了一座巍然的博爱丰碑。有识之士置评:中山因博爱而包容,因包容而协调,因协调而和谐。经过20多年的丰厚积淀,慈善万人行业已成为中山最具特色的城市精神文化品牌,成为中山人民津津乐道的城市名片,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红十字运动的一面旗帜”。
发源
从敬老走向万人行,“孝道”文化的延伸
1987年底,由市文化局牵头组织的艺术小分队先后到市光荣院、市颐老院、市福利院等单位慰问革命老人和孤寡老人。几位参与的文化人后来回顾当时情景:老人们无依无靠,生活艰苦,当慰问小组为每位老人送上相当于福利院一个月生活费的慰问金时,激动的老人感动得哭起来。这样的情景让他们意识到,老人太需要社会关注和帮助了。慰问结束后,他们提出借鉴香港“百万行”的民间慈善活动,在中山开展 “万人行”的敬老活动,借助社会力量敬爱老人们。这一设想的提出,得到了社会多方的支持,在1988年春节前,活动迅速开展起来,慈善万人行以最初“敬老”的宗旨诞生了。
民间艺术走进“万人行”
1988年首届万人行,不仅得到社会热心人士的广泛支持,而且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从策划到举行万人巡游活动,仅用了短短的一个月时间组办。可以说从首届万人行开始,就赋予了民间艺术文化推动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使命。1989年第二届万人行举办之际,各镇区的民间艺术队伍纷纷加入巡游队列中,一些曾经销声匿迹的传统民间艺术,在新氛围下得到新生,黄圃飘色、古镇云龙、沙溪鹤舞和凤舞、起湾沙龙、濠头金龙、西区木龙等等民间艺术表演迅速发展成为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逐步形成中山特有的文化现象,也因此使慈善万人行的文化内涵更深厚和更有意义,使之成为慈善万人行25年坚持不懈行走的根基。
红十字会推动“博爱”传万家
1988年中山市红十字会成立后,接手开展民间的敬老等慈善活动以及宣扬人道主义精神。受到首届敬老万人行的影响,我市认识到单纯的敬老行为远远不够,应该要充分发扬先人孙中山的“博爱”精神,不仅要敬老,还要扶危济困、救死扶伤。于是在1989年正式将这一活动定名为“慈善万人行”。
成长
踏着春天的脚步上路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充满着春天希望气息的“慈善万人行”在阳光中与爱同行。
20年前选择在“人日”起步的首届万人行,以“娱乐升平贺龙年,万人敬老众心坚”的步代,集众人慈爱之力,翌年已发展至以“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敬老助残、助人为乐”为宗旨的“慈善万人行”;同年,“慈善万人行”有了自己的主题歌和身份象征———徽号和首日封;2001年,第十四届“中山慈善万人行”活动将起步典礼暨游行活动时间调整在正月十五“元宵节”举行;2007年是中山“慈善万人行”第二十届举办之期。
至此,中山“慈善万人行”已成为城市红十字会事业发展的新模式:传播=形象=信任=人民币=向困难群体提供帮助。香山人开放的情怀和开明的理念,到新时期演变为中山人的新精神:博爱、创新、包容、和谐。这里,凝炼了香山人文历史丰厚的底蕴和不懈追求美好生活的双重意念。
20年间,超过200万人次参与万人行活动,超过100万人捐献善款,中山市红十字会先后发放社会救助金达1.5亿多元,使得无数处于困境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救助金最高的个案达到了8万多元。
我的能力秀:http://www.wm23.cn/keshinbaby
我的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uc/49828032.html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777066313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5211437k
2014-10-18 9:56:4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