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灯
作为拥有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采茶灯是我家乡每年必会上演的一门与众不同的艺术。它蜚声海内外,是专属于龙岩市的明间艺术瑰宝。
起源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没错,这儿正是我的家。从小就生活在艺术的熏陶下,让我拥有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机会。采茶灯的歌舞源于劳动人民采茶活动,表现人们上山采茶过程中欢乐的心情及与茶园、花蝶等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采茶灯的音乐旋律、伴奏锣鼓、舞蹈语汇、队形变化有其鲜明的艺术特点和个性特征,基本舞步风格独特,其步伐轻盈、细碎、身体挺拔,并用山歌演唱和穿插对白来表现茶农劳动的乐趣和热爱生活的愉快心情,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广泛流行。
历史风俗
龙岩美山采茶灯被群众视为吉祥歌舞,同我国传统的龙灯舞狮一样,多在农历新年、元宵期间、庙会、堂会踩街时表演。表演由宗族中有威望的“大头家”牵头设“灯馆”物色活泼的男孩童(男扮女装),由几名“小头家”照料,发给红包和锈有龙凤的服饰及鞋袜,然后授艺登场,参加村社竞赛。 采茶灯于1981年被国家文化部音乐研究所收录《中国音乐史音响曲谱资料》永久保存,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记载了美山村《采茶灯》的原始曲谱并确定为世界名曲,2005年被列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特色
采茶灯基本舞步风格独特,其步伐轻盈、细碎、身体挺拔。采茶灯的舞蹈,以穿插变队形为主,一般有几十种花式。采茶灯的音乐采用宫廷流落民间的古典和当地的明间小调。音乐曲调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并配以戏文和民间故事为内容的唱词,边舞边唱。队伍组成人员有茶公(穿汉衣、扎腰中。执大蒲扇)、茶婆(梳银宝头、穿蓝色宽锦边襟衣和罗裙、腰扎绸带、系花围裙、执麦秆扇)和采茶姑: 8 人(额佩凤珠翠屏、头梳燕尾髻、穿大红彩莲衣、细腰扎绸带、一手执摺扇、一手提花篮灯)、武小生,男小丑(一手执黑摺扇、一手提灯笼或马灯),他们边舞边演,穿插道白或演唱。《采茶灯》舞蹈曾风靡大江南北,是福建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
社会影响
一九九六年,民乐《采茶灯》在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入场曲目之一而名扬海内外。二00五年被列为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龙岩乡土文化的杰出代表,后又作为“口头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据称,在这个世界上,凡有龙岩人聚集的地方,都传唱着自己的歌谣——龙岩“采茶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